文档介绍: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牛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病率高、感染性强以及急性发病等。当牛群中出现发病后,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就导致大量牛特别是黄牛发病,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病牛主要症状是局部肌肉发生气性肿胀,用手指按压有捻发音,并伴有酸臭气味等,导致胴体质量降低,影响其在市场上的销售,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关键词:肉牛;气肿疽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疫情处理;防治措施;免疫预防中图分类号::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099-02 1流行病学 ,其属于厌氧菌,菌体两端钝圆,没有荚膜,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运动,生命力非常强,即使在体外也可形成芽孢。该菌自身抗干燥、高温以及化学消毒剂的能力较弱,但形成芽孢后抵抗力明显提高,常用化学消毒剂不易将其杀死,%氯化汞、3%福尔马林才可使其失活,分别需要处理10min和15min才可失活。 。病菌先侵入机体肠腺内进行增殖,当数量足够时就会侵入血流和淋巴中,并逐渐蔓延至全身,且重新定殖在全身各个部位。病菌在繁殖和代谢过程中会分泌α毒素和透明质酸酶,二者能够使细胞坏死和溶解胞间连丝,有利于病菌在局部蔓延。另外,病菌在繁殖过程中还会分泌酸类物质,并产生气体,造成细胞变性,使病灶处出现气肿,并会逐渐膨大,在其达到一定体积后敲击即可听到空鼓音,触压小气肿会伴有捻发音。病菌分解蛋白组织后,其中含有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最终可生成硫化物气体,促使病灶散发恶臭气味,同时结合血细胞中的亚铁离子生成硫化亚铁,导致病变处变为黑色。 、各个年龄阶段的牛都能够感染发病,特别是在年龄小的牛群中多发,且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饮水,导致菌体侵入体内,即通过消化道感染,从而引起发病。 ,且发生呈现季节性,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多发,特别是夏季,昆虫活动旺盛,加之天气温度高和多雨,可促使气肿疽梭菌大量生长,从而容易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体温急剧升高,往往可超过42℃,呼吸急促,胃肠胀气,停止反刍,经过较短时间就会倒地死亡。部分病牛在放牧归来时一切正常,但第二天早晨就发现其死在圈舍当中,且尸体明显膨胀。 ,主要特征是体温明显升高,往往可超过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停止反刍,鼻部干燥,走动时呈现轻度跛行,随后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典型的炎性气性肿胀,常见于肌肉组织丰满处,初期用手触摸有热痛感,后期中央有所变凉,且疼痛感小时并伴有捻发音,叩诊发出鼓音,皮肤变得干硬,呈暗黑色。在肿胀部位穿刺或者直接切开,会有带有气泡的黑褐色液体流出,四周组织发生明显水肿,周围淋巴结发生出血、肿大,接着溃烂,引起败血症,此时呼吸加速,结膜发绀,脉搏加快且细弱,卧地不起,体温降低,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病牛死后躯体快速腐败,全身都有气肿出现,天然孔流血,还有混杂血液的泡沫状内容物流出,患处肌肉变成暗褐色,并有明显的气性肿胀和出血性炎症病变。切开肿胀部位,会有混杂气泡的黑红色液体流出,并散发酸臭气味,皮下存在胶冻样的淡黄色渗出物,肿胀处肌肉的中央出现暗红色的坏死病灶,肌纤维间含有大量气体,肌束变得疏松,横切病变肌肉组织,发现其呈海绵状。局部淋巴结发生肿大、充血,切面呈红色。打开胸腔和心包,可见里面存在大量淡红色的液体,心肌明显变性,质地变脆,心内膜发生点状出血,肝脏、肾脏外观呈暗紫色或者暗红色,明显充血,轻度肿大,并出现坏死病灶。肺脏也发生充血,小叶间发生胶样浸润。 4防控措施 ,对病牛和疑似病牛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其他未发病牛要紧急注射气疽菌苗。同时,对牛舍和饲具使用10%%氯化汞溶液进行严格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病菌而发病。对于病死牛尸体要求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禁止随意乱丢,更禁止直接食用或者销售,这样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帶来巨大的损失。对于需要调运或者出售的牛,必须先经过严格的检疫操作,如果检疫发现牛患病则不允许运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病牛可肌肉注射200万IU青霉素,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