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的第二框题的内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重点、难点内容较多,对于初学哲学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本框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本框也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教学采用的策略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现在我们来上课,在学习新课之前,首先来看一则趣味哲理故事,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认真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环节一][展示课件]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要,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师:从哲学的角度如何看待欧布里德的荒唐行为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而且蕴含丰富的哲理。因此,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可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为后面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做好铺垫。[环节二][展示课件]五种具体运动形式的画面(机械运动、生命运动、化学运动、认识运动、社会运动)。[活动探究]归纳这五种运动的共性。[设计意图]情境创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对问题的探究,归纳出运动的含义。[展示课件]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运动(板书)(板书)[环节三][活动探究]如果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了,会有什么结果?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容易理解的问题入手,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板书)(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板书)[环节四][展示课件]五种具体运动形式的画面。[活动探究]这五种运动的承担者是什么?[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对五种具体运动承担者的分析,归纳出运动的承担者——物质。(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板书)[环节五][活动探究]有同学说,物质可以离开运动,比如此刻教室的桌子就没运动,这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于学生有疑惑处设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明白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归纳出运动和静止的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板书)(1)运动和静止的特征(板书)[环节六][活动探究]根据静止的现象及运动的含义归纳静止的含义。[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静止的含义。[展示课件]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静止的含义(板书)[环节七][活动探究]根据前面的分析,归纳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归纳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展示课件](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板书)[环节八][展示课件]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规律的感性认识入手,通过三组判断,分别让学生明白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进而归纳出规律的含义。[展示课件]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规律(板书)(板书)[环节九][活动探究]规律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还是所有领域都有?[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探究,归纳出规律的特征之一——普遍性。(板书)(1)普遍性(板书)[环节十][展示课件]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活动探究]拔苗助长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为什么会事半功倍?这两则成语对我们有何启示?[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