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X页共X页--------------------------------------------------------- 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第一篇: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弟子规》由“入则孝,出则弟,行则谨,事则信,泛爱众,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 内容涉及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弟子规》从古至今,经过前人的著作与不断完善,才有幸传承到我们手中, 成为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虽是一本儿童启蒙读本, 但它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髓, 虽非集大成于一身, 但却是传统至今不变的奉准则。更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取向。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 它虽是封建时期的产物, 也许有些难免会过时,与当今会产生碰撞,但只要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弟子规》不但在那时行的通,当今照样走的通。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每一次学习《弟子规》,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被传统圣贤文化影响, 被书苑式的学习环境影响, 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响……每一次学习《弟子规》,像从一个混沌的尘世间步入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不再有尘世间的烦杂, 清新而又美好。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 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 《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悌,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份量。在晋武帝时期, 蜀汉亡, 晋武帝任李密为太子洗马, 而李密为行孝,躬亲抚养祖母,特冒生命危险上书《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 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 所以爱父母, 因为被人爱, 所以爱人, 因为爱生命, 所以---------------------------------------------------------- 第X页共X页--------------------------------------------------------- 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同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众志成城, 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心相映, 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奉献微薄之力, 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大爱”之歌, 在大爱之下, 再大的困难都已微不足道, 因为爱, 我们有了团结度过难关的勇气; 因为爱, 我们不再畏惧黑夜, 我们坚信, 黑夜之后总会迎来全新的黎明; 因为爱, 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习了《弟子规》之后, 我感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合理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 《弟子规》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在当今仍然影响着很多人, 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 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 最重要的就是品行, 欲做事, 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第二篇: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 我想: 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 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 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 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 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 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 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还有一句是“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 听到别人称自己就欢喜, 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 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 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 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北宋词人晏殊, 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 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