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琥珀 2020/10/1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市梁园区王楼二中 2014---2015 学年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市梁园区王楼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二、课程目标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2、课程容上,我们立足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 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三、课程实施1、实施原则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2、实施途径研究性学****课程容研究性课程在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 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