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杨晓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2017版)1精选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受到医院不安全事件损害。这些研究证明医疗风险和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减少和避免。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者在500万人次,,构成严重不良反应者占13%。我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的二级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去世,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高度关注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医院协会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司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实践,参考了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重点明确的项目,自2007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之后每年进行修改。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 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 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 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 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的定义: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集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一解读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