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划.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4/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前言易地扶贫搬迁, 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探索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云南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努力下, 按照“迁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积极组织、群众主动参与, 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 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建设, 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综合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搬迁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实践证明,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将脱贫致富、生态恢复、社会发展等多项目标协调一致的惠民政策, 达到了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 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深受缺乏基本生存条件贫困地区政府和群众的欢迎。《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据此, 为加快全省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积极稳妥地推进“十一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范围为全省农村欠发达地区, 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规划期限为 2006 - 2010 年。规划编制依据: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 — 2010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 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07]1528 号) 《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 — 2010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 云政发[2001]104 号)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十一五" 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云发[2006]18 号) 一、“十五”回顾“十五”期间全省共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5 万人。转移安置贫困农户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脱贫”的目标。其中: 2001 — 2004 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下,中央投入 11 亿元国债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万人(详见附表一、二) ;地方政府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万人,省级财政投入资金 亿元。(一)主要成效——搬迁群众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共建设基本农田 万亩,配套建设农田灌溉渠道 2010 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蓄水能力 418 万立方, 安置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搬迁群众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建设安居房 291 万平方米;修建乡村公路 2578 公里,人畜饮水建设引水管网 3362 公里,新增蓄水 23 万立方米,架设输电线 2506 公里,建设学校用房 13 万平方米,卫生用房 万平方米, 广播电视接收站 483 座,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改善,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增强了对安置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影响, 为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群众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劳动技能、文化素质逐步得到强化, 发展生产和市场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长期形成的“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和传统的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 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对迁出地 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及禁封保护措施, 新建农村沼气池 4. 4万口、节柴灶 1 万眼, 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条件。(二) 主要经验通过“十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 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是搞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 二是突出重点, 统筹规划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三是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四是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途径; 五是注重管理,优化项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手段。二、“十一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的必要性到 2005 年底,全省贫困人口还有 万人,其中: 绝对贫困人口 万人, 低收入人口 万人。全省需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 144 万人, 其中: 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还有 70 多万人。我省“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措施。对于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 积极稳妥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缺乏基本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