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3-㈠工程地质 -3-㈡工程水文 -4-二、始发井结构设计概况 -4-三、始发段概述 -5-四、盾构机概况 -5-第三章盾构始发施工安排 -6-一、始发方案 -6-三、组织机构及分工 -10-四、主要机械设备 -11-五、工期计划 -12-第四章盾构始发准备 -12-一、始发线型及参数 -12-二、周边环境核查、监测 -13-三、施工场地布置 -13-四、始发端头土体加固 -13-五、洞门凿除 -13-六、弧形导台施工 -14-七、盾构机及后配套台车吊装下井、组装、调试 -15-八、洞门密封环预埋及安装 -20-九、配套设施布置 -23-十、负环管片拼装 -23-十一、电力系统 -24-第五章盾构始发掘进 -25-一、初期掘进 -25-二、碴土运输 -26-三、管片拼装 -26-四、始发测量监测 -26-五、初期掘进时注意事项 -26-六、负环管片、反力架的拆除 -27-第六章安全控制措施 -27-一、盾构始发安全注意事项 -27-二、盾构机吊装安全措施 -28-三、用电安全措施 -28-第一章编制依据1、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地质勘查报告、补遗书及投标文件。2、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承包合同。3、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补充地质勘测资料、管线调查及现场调查资料。4、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施工设计图纸。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6、我公司在地铁建设中的成功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能力。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㈠工程地质根据《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本基坑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标贯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1击。<4-2>河湖相沉积土层(Q3+4al)呈深灰色、灰黑色,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朽木,饱和,流塑状,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1~2击,。<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主要为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呈硬塑~坚硬状。<6H>花岗岩全风化带(γ53-2)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7H>花岗岩强风化带(γ53-2)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风化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石极破碎,岩块可用手折断。钾长石用手捏成砂状,斜长石、云母多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8H>花岗岩中等风化带(γ53-2)呈浅褐色、灰褐色等,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被铁染,并充填少量风化物。斜长石矿物风化较深,钾长石、云母矿物风化轻微。岩质硬,锤击声稍脆,不易击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9H>花岗岩微风化带(γ53-2)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㈡工程水文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为主要潜水含水层,冲积—洪积砂层含粘粒较多,富水程度较差,~。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水力特点为承压水,地下水的赋存不均一。在裂隙发育地段,水量较丰富,属承压水,。区间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二、始发井结构设计概况 燕塘站~天河客运站区间中间风井兼盾构始发井起止里程左线为ZDK22+~ZDK22+,右线为YDK22+~YDK22+,,盾构始发井基坑位于燕岭路东侧,尤鱼岗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