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时珍国医国药年第卷第期.·
从学术观形成的心理分析探讨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
李炜弘,李世通,张晓明,韩佩玉,王儒芳,王米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中医医疗行为中的心理因素,认为中医学术观形成是受到医家个体心理因素影响的,从而提
出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应引入心理学的指导,并提出了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培养
中医思维模式,通过心理测评指导研究方向的选择等具体的心理指导措施,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学术观; 心理; 中医; 研究生培养
标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中医医学流派历来存在百家争鸣、学术观点不一的现象,在个体经历对中医辨证论治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人
促进中医理论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水平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类的大多数行为是受到潜意识而非意识的支配。那医生在做出
的作用。在当今临床中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包括普通的中证的诊断时的潜意识来自于哪儿临床上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
医师即使没有鲜明的学术流派特征,也往往在多年的临床探索和解释了这个问题:中医医生在治疗与自己患过、自己的至亲亲属
论证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医学见解和学术观点,并且始终用自我患过,或自己亲手诊治过的疑难案例相似的病证时,往往有独到
铸炼的学术观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最终搭建了自己主要的医疗的过人之处。为什么呢这就是感同身受,其中医家患过的
领域和医疗方向。笔者在研究阴阳人格体质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证”本身就是受医家体质的影响的。自己患过、至亲患过、疑难
影响中,注意到心理学在中医学术观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案例都会给医家个人留下切肤之痛或深刻的印象,这个疼痛的印
用,由此引发了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引入心理分析的想法。试探象会在不知觉中植入医家的潜意识中,而影响着他以后诊治过程
讨如下。’. ’中的判断。尽管我们是那么希望客观,但颇受主观经验影响的中
中医学术观形成的心理分析医辨证论治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偏颇。当然这个偏颇有利也有弊,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早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延伸开一方面使某些相似病证,甚至是疑难病证应手而瘥,另一方面,可
来,学术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专家学者把知识经验的积能因为医家的先人为主,出现诊治失误,疗效不佳。
累更多地上升为理论层面,而普通医家往往也有他对某个问题的就患者而言,口碑相传是患者聚集在某位医家门下的重要途
看法和认识,如擅长应用小柴胡汤调治抑郁类病症,擅用五味消径。而在口碑相传中,除了肯定医生医治的疗效,患者往往会对
毒饮治疗病毒性疱疹等,可能还上升不到理论层次,但不可否认自己的症状进行比对来决定是否就医,即循症就医。如果自己的
这些是这位医家个人的较为独到的见解,即使有失偏颇。而在这症状与前面那位疗效好的患者相似,他会认为这个医生也同样能
些观点的形成中,心理学发挥着隐形的不可或缺的影响。治好自己这相似的病证。而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就是患者的症
. 中医体质学说中的心理学中医体质学的提出是近几十年状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以其内在的联系性决定了证的趋势性。
的事,但体质的学说和思想早自《内经》时代即已形成⋯,并影响这样就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