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doc

上传人:琥珀 2020/10/22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0年9月防控手册说明为落实市政府工作要求,做好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重点场所、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做好防护,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结合当前疫情实际情况,对《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进行了修订调整,形成了《某某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修改后的防控手册,增加了管理制度、重点业务、冷链人员等防控指引内容,适用于低风险地区,从整体上对职工日常防护、重点场所、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防控措施提出指导意见。本手册将根据上级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随时修订,如有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上级部门规定相冲突的内容,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部门为准。目录管理制度篇 1—、主体责任制 2二、 专人负责制 2三、 常态化防控制 2四、 健康监测制 3五、 缺勤跟踪制 3六、 出行备案制 3七、 物资储备制 八、 核酸检测制 九、 疫情报告制 十、培训教育制 十一、应急响应制 常态化防控机制篇 7一、 重点场所 7(-)办公场所常态化防控指引 7(二)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防控指引 8(三〉场站常态化防控指引 10(四〉客运站常态化防控指引 11(五) 班车常态化防控指引 13(六) 外贸船舶常态化防控指引 14(七) 居家常态化防控指引 17二、 重点业务 18(-)集装箱(包括冷藏箱〉业务常态化防控指引 18(二) 油品业务常态化防控指引 21(三) 散杂货业务常态化防控指引 23(四) 汽车业务常态化防控指引 26(五) 冷链业务常态化防控指引 29三、 重点环节 30(―)口翠选择与使用环节技术指引 30〔一〉防炉品穿、脱环竹技术指引 32 (三)消毒操作环节技术指引 34(四〉环境卫生工作常态化指引 39四、 重点人员 40(-)登船作业人员防控指引 40(二)冷链从业人员防控指引 42(三)引航员防控指引 42(四〉因病就医人员 43(五) 机关人员防控指引 44(六) 食堂从业人员防控指引 44(七〉保安人员防控指引 45(八〉保洁员防控指引 46(九)窗口、服务人员防控指引 47(十)司机人员防控指引 48应急处置机制篇 49—、办公场所应急处S—股流程 49二、 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应急处S—般流程 50三、 客运站应急处S—般流程 51四、 在港货船应急处®程序 51(-)在港货船船K染疫应急处置程序 51(二)染疫货船生产组织程序 53五、 集装箱冷藏箱査验货物染疫应急处置程序 55六、 冷链业务染应急处S程序 55监督机制篇 56—、监督原则 56二、 监锫主要内容 57三、 监督形式 58四、 监督规范 58五、 炙惩 59文件索引: 60附件1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全市各疾控机构24小时咨询电话 61附表2港U客运站新馗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引 62管理制度篇一、 主体责任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落实四方责任,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企业主体、部门、个人和家庭。二、 专人负贵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健康打卡、通风消毒、测温、登记等各项防疫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宣传教育;指定专人负责上报特殊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三、 常态化防控制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工作原则,设立常态化防控组织结构和防控体系,明确分工和职责;严格按照操作篇常态化防控不同场所、不同业务、不同人群指引要求,做好日常通风、消毒、防护等防疫措施;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和出行备案;做好垃圾分类,口罩、防护服等废弃防疫物资要专门收集,做好消毒,按规定处理;按照专业类别,分类分级实行精准防控;常态化防控指引只适用于新冠肺炎低风险地区,一旦从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在划定防控区域范围内,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要从严从紧落实防控措施,及时调整转换相应卫生防护要求和防控措施。四、 健康监测制指定单位领导班子一名成员负责此项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健康监测,每日9点前落实全员打卡和打卡内容准确,对打卡异常情况进行排查、上报和跟踪管理。落实员工每日出入登记、测温、查验健康码等措施,在员工进入工作、学习、住宿等场所时,测量体温并进行健康询问,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动态跟踪并记入健康档案。单位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异常健康事件和2例以上有关联人员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组织员工及时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医疗机构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单位要第一时间报辖区疾控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一旦发现病例,单位要积极配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