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狭义的教育:1、指学校教育,是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 2、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由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与措施的总和。3~6、7岁儿童的教育。3、专业性。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狭义的学前教育,专制托幼机构教育特点:1、群体性。2、计划性。2、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是公有公育,儿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儿童自己的游戏和成人的口头传授即亲身示范来完成。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1、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终身。;4、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由氏族共同承担的许多任务开始转移到家庭之中,注重对儿童生活的照顾和身体的养护之外,还比较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早期培养。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他的工厂区为公认阶段及其子女兴办学校,其中包括1809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新学园”。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理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托幼机构类型的多元化。2、课程的多元化。3、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什么是价值?是事物在满足人的需要中的有用性。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即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社会主体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家长和教师、家庭和托幼机构更多是代表了社会的要求;个体主体是指受教育者,即在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幼儿。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不同时期有什么体现?1、解放以来至70年代末,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履行着服务于政治的功能,人们所看好的是学前教育的政治价值。2、随着70年代末工作重心的转移,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也被定位在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范畴上,学前教育不仅具有政治价值,还具有了经济价值。3、改革开放带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文化的视野提出了并确立了学前教育的文化价值。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1、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学前教育目的建构的影响。:以社会的道德需要为指向的教育;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指向的教育。 2、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与开发。:从知识本位;活动经验本位。约着师幼关系的性质。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学前教育评价。师幼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阶段:师幼关系是“主体——客体”关系;人们提出了“双主体”关系说,强调教师与幼儿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功能价值与功能不一样?价值是主观的正向的;功能是由正负之分的。学前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和属性决定的,而学前教育有什么样的功能又决定了学前教育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所以学前教育价值可以理解为学前教育功能对于一定主体的意义。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于学前教育自身活动方式的实现,有着正负功能之分;而学前教育价值是正向的,能满足人们主体需要的而被人们肯定的学前教育功能才具有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功能具有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1、从承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2、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3、从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4、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可以区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什么是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 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文化、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围棋终身发展奠定见识的基础。什么是社会发展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只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递功能。“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的不好现象:1、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2、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夸大了早期经验的作用。“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第五节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