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第六节--伤逝.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节--伤逝.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10/25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节--伤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授课时间顺序编号006授课课题伤逝授课时数2授课形式启发引导、《伤逝》的主题。。。教学重点、难点1.《伤逝》的主题。、题解1.《伤逝》创作于1925年10月21日,是鲁迅创作中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伤逝”似乎是对以往情感的一段感伤和追逝,但副标题告诉我们,“《伤逝》标明是第三人称涓生的手记,从而把内部独白置于非‘我’的位置,而小说系统的讽喻技巧使读者在洞见真相的同时,对叙述者自身产生怀疑”。这种独白者与外部叙述人之间的冲突,给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叙述者在这个有18个部分、128个自然段、13000余字的小说中回忆了“我”与子君间的故事以及现在“我”的悔恨和悲哀。二、主题在《伤逝》中,涓生与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思潮激励的现代知识分子。在个性解放、爱情自主的新思想鼓舞下,子君勇敢地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争取人权、争取自由的时代强音,义无反顾地走出“父亲”的家门,与涓生组织了新的家庭。但他们浓烈的爱情在婚后只维持了短暂的时日,接下来的是倦怠、空虚和无聊,不足一年就消失于涓生说出“真实”之后。而爱情悲剧的成因至少包括社会的黑暗、爱的心理基础薄弱和感情的先天不足、人性的弊端、个性冲突等。爱情经常在追寻爱情悲剧成因时赋予爱情母题以主题意义,《伤逝》是范例。它诠释的爱情表现了作者的多维理念,如生存与爱情关系问题、人性丑对爱情的伤害、“围城”心态、个性冲突问题、反抗绝望生命哲学、存在问题等。我更关注这些理念中以主题概括成的个性主题、反抗绝望主题和存在主题。个性主题: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它与群体性相对。我所谓的个性,首先指人的思想个性。鲁迅小说中对思想个性主题的探索基于两方面:个体意识、自由精神。自由精神则是个人自主、不受公众干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三者合成的产物。因此心意自由和行为自由是个性的表现。涓生、子君重视自我,崇尚个性,蔑视旧有的****俗和封建伦理道德,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在爱情的幸福中舒畅自我的心意,这是受制于他们的个性意识。在《伤逝》中,鲁迅不仅关注个性人物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问题,更关注个人与爱我者的对立。这就要涉及到爱情婚姻中的个性对立问题及个性与自由的矛盾问题。张扬个体主体性、赋予爱情以个性主题的个性文学更多来自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传统爱情文学中很少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冲突与心灵隔膜。“五四”时期倡导个性解放,追求个性主体性的实现。涓生与子君感悟到了爱情是一种权利,他们珍惜这一权利并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去争取这种权利,子君更是主动争取这种权利实现的榜样。作为爱情的另一方,涓生是子君的启蒙者,他的大胆、叛逆与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子君,这才使其喊出石破天惊的宣言。这对年轻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张扬了权利和自由。但婚后不久,他们的爱情便消失了,这除了经济的原因、人性的弊端、社会的黑暗之外,个性冲突导致两人的难以趋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的个性冲突主要是子君的依附、被动、多愁善感与涓生始终追求自由、追求社会事业的个性的不相和。婚前,涓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