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个税上调经济学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个税上调经济学意义.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20/10/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个税上调经济学意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苏: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的发展经济学意义一、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调整到3500元的过程我国依照法律程序两次调整了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也就是个税起征点):一次是2006年1月1日起,由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一次是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 2011年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这里主要的考虑是:2010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3元/月,,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2167元/月。2011年按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平均增长10%测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约为2384元。草案拟将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3000元/月,既考虑了当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也考虑了今后几年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情况。调整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常委会会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人大征求意见结果:网上共有82536人对个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赞成以3000元作为起征点的12313人,占15%;要求修改的39675人,占48%;反对的28985人,占35%;持其他意见的1563人,占2%。持赞成意见的主要集中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和3000元至4500元的人群。虽然23万条意见中85%都对3000元的起征点不满,提交6月27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二审稿的起征点仍然坚持3000元,只是将个税第1级税率由5%降为3%。6月28日、29日,全国人***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员的审议意见。列席会议的人员中,包括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负责人。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该决定将于2011年9月1日施行。二、调整后对于个人纳税的影响在2011年9月1日生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中,累进税率由九级减至七级: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全月应纳税额为1500元-4500元的税率为10%,全月应纳税额为4500元-9000元的税率为20%,全月应纳税额为9000元-35000元的税率为25%,全月应纳税额为35000元-55000元的税率为30%,全月应纳税额为55000元-80000元的税率为30%,超过80000元的为45%。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第一级3%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由现行不超过500元(过去为5%税率)扩大到1500元,第二级10%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由现行的500元至2000元扩大为1500元至4500元。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了45%税率,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通过这一调整,使绝大多数工薪所得纳税人能享受因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带来的双重税收优惠,使高收入者适当增加一些税负,从而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