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域产业活动二工业区位【学习方法指导】(1)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掌握工业的区位选择。(3)了解工业联系、工业转移、工业集聚及开发区、专业化产业区的含义。(4)理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识结构】【重难点知识讲解】一、工业与工业区位 1、工业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2、工业区位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三、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1、影响因素 2、区位选择的要求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样。因此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有明显的优势区位条件的地方。四、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五、工业联系 1、工业生产的形成工业生产系统主要有原料投入、生产活动、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原料主要是从自然界获得的矿、农、林产资源,有时是半成品或零部件。生产活动包括原材料加工、零部件装配以及有关的生产过程。产出部分既有产品,也有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 2、工业联系的类型工业联系主要有:(1)生产上的联系(投入—产出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例如,图1中布的生产过程:包括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成品(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图2中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六、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1、工业转移(1)转移原因: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   (2)转移方向: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轨迹为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亚、拉丁美洲——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地带。(3)高端产品的垄断: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几乎是由少数地区供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例如,美国硅谷——信息技术产品;日本——数码电子产品;法国——高档化妆品;德国——高级轿车;瑞士——名牌手表。这些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中国家所难以取代的,发达国家维持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 2、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就是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发生近距离集聚的现象,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七、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一是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聚集可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