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20/10/28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 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 竺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 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 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 ”颇为引人瞩目。2006年10月12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 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 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在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中, 高起点”和国际化”是其主题词。在其对外公布的海外营销网络与市场规划时间表中,2007年,上汽将在英国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 2008年,进入英伦市场;2009年,拓展整个欧盟市场……从中可以看出上汽国际市场营销的决心和雄心,但是,毕竟上汽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与跨国汽车公司相比,还存在种种不足。特别是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我国加入WTO后,上汽面临着种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市场营销进行优势、 劣势、机遇、威胁(SWOT)分析,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2009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落实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已从下降到25%。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我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转变,由满足国内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中国汽车产业从已有开始发展到今天, 可以说是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 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现在规模也越来越大。以上汽集团为首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日益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业越重要。O通用的2010年,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外汽车企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轰然倒塌,让我们感叹如此一个被外界看好的企业,就这样倒了。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今天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需注意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缺乏。第二,中国汽车企业品牌价值不高。第三,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管理和海外经营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依然滞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缓慢。在当前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既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应努力,以我们所学,利用机会,面对挑战,提高自身,去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在经历了严重的全球衰退之后,全球经济在 2009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复苏趋势。在先进经济体中,前所未有的公共干预已使经济活动稳定,甚至促使若干经济体恢复适度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政策市"正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市场上兴起。 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购车税费减免成为当地推动汽车消费的主要手段, 效果异常明显。全球范围内汽车市场出现明显反弹。全球范围内汽车市场出现复苏,带动了我国汽车出口的复苏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各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汽车市场的复苏。美国市场受“旧车换现金”计划刺激短暂回暖?,欧洲市场“以旧换新”政策奏效,新兴市场快速复苏。全球汽车业复苏带动了我国汽车出口的复苏。国外某些汽车企业在经营管理, 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出现了失误, 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机会。以上汽的自主品牌来说,上汽的自主品牌的发展除了自主创新之外,第二条道路是通过完整购买国外汽车企业 ,借壳上市,贴上自己的品牌。竟争加剧。中国成为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外国企业企业 会加紧进入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会加剧国内的竟争。同时,在国外也会出现相同情况。因此,中国汽车不管在国内或者国外都会面临强有力的竟争。国外汽车企业的竟争力强。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汽车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还是品牌方向,我们都与国外存在着很大差距,值得我们去借鉴。新能源车成为趋势。新能源车的发展,成为未来汽车企业发展的趋势,各个国家都在往这方向着力,不过,在新能源车方向,中国与其它国家并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有信心我们会也会取得不俗的成绩。贸易壁垒依然严重。外国各个国家都设置了较严格的的贸易壁垒, 如关税壁垒,技术壁垒来应对其他国家的汽车企业的进入。这在外国应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进入尤其明显。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汽车行业的国内环境分析一、政治法律环境(P)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