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年级:学科:第学期第_____周第_______课时课题:《诗词曲五首》(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过程与方法:1、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诗歌赏析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使用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课前准备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背景及作者介绍感知课文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了解作者及背景1、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二)介绍“曲”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三)诵读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2、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4、就描写的感觉角度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兼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的?教师明确:视觉和听觉5、点明本曲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教师明确: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即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学生中有资料的情况比较多,这些部分可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