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研究.doc

上传人:ktdmzug142 2020/11/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研究摘要:对武汉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进的回顾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天际线的渊源、发展以及形态背后的动力机制。从历史的角度探寻现代中国城市天际线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才是重塑有中国特色城市风貌的根本出路。关键词:城市天际线历史演变中图分类号: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阿尔多?罗西曾指出,城市是一种艺术文化的集体创造物,由时间所造成是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交织着历史与个人的记录。城市是通过历史来传递文化而形成的复杂而多义的有机体,而天际线是城市的缩影,也是城市历史的断面,每一个时期都在天际线上留下其所属时代的文化积淀,它犹如一件穿越时空的不可复制的无价之宝。城市天际线的形态变化本该是渐进连续式的,但“反历史、反传统”的建设运动、激进粗暴的旧城改造运动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都造成了如今城市天际线混乱与趋同的局面。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训极为深刻,而对历史文化的漠视是问题的根源之一。只有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保护历史形成的传统天际线,协调好新旧关系,才能塑造既具有“可赏性”又具有“可读性”的城市天际线景观。对武汉市城市天际线历史演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透过各个历史时期天际线的特征和表现,了解其形态背后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生搬硬套西方的城市建设经验只会使城市风貌的地域性特色逐渐丧失,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学习和借鉴先人的营建思想,保护好城市天际线遗存的历史片段,立足于传统使城市文脉继续传承才能塑造真正有武汉特色的城市天际线。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军事城堡时期(从商代到魏晋) 武汉最早的城市营造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3500年的前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遗址。从商代到魏晋,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动荡局面之中。此时筑城主要处于战争防御考虑,利用独特的地形条件修建军事城堡,城市天际线也表现出防御性特征,比如夏口城建于黄鹄山上,城堡与山体的自然轮廓相融合,起伏的城垣构成了天际线的主体前景,而山顶修建的具有军事哨所和指挥功能的楼橹则成为天际线的焦点。(2)封建镇邑时期(从南北朝至清代中期) 这一时期城市的军事意义逐渐淡化,由最初的三国时的军事城堡、发展成隋唐宋代的东南商贸巨镇,到元明清代的湖广会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蛇山本作为夏口城天然屏障和天际线的背景,在鄂州城和武昌城的维修扩建中转变为城市内部的自然山景。此时作为城市天际线前景的城墙除了具有军事防御性作用外还兼有防洪作用,且三镇均形成了城墙、城门、城楼的砖砌城垣建筑群。黄鹤楼建于黄鹄山矶上,与蛇山之势相互衬托,最初作为军事上的瞭望楼之用,而后屡经改建和重建,至唐代已成为供人游览眺望的江南名楼。而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始建与明嘉靖年间的晴川阁与黄鹤楼隔江对望,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处“龟蛇锁江、楼阁对峙、三镇鼎立”城市天际线奇景(图1)。图1武汉城市天际线的独特景观来源:互联网东汉佛教就传入中国,到唐宋时期佛教、道教的发展达到顶盛,在武汉地区就星罗棋布的分布着寺、庙、庵、塔观等宗教建筑物,特别是高耸的宝塔(洪山上的宝通塔)构成天际线新的视觉中心。自明代以来武昌城内行政文化建筑群以其宏大的规模、富丽堂皇的装饰俨然成为城内的主体要素而突显于天际线上。在汉口崛起后,汉口一跃而起成为港口贸易集中的口岸城市。航运商贸的发达,使武汉城市空间沿江发展,不仅船舶云集,而且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