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2021年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1/4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师大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索题1、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发展趋势及展望。2、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体系发展和计划动态。3、主体功效区内涵及划分主体功效区意义。4、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关键性和中国目前存在问题。5、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6、中国城中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7、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意义。Weason第一题: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发展趋势及展望。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一样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改变规律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关键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关键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重视秉持“理论—假设—检证—理论”研究范式,强调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实现,又致力于处理本土问题“实用研究”,基础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实用研究方法[3](1)多尺度研究。多年来,城市地理学重视尺度问题研究,从不一样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结构,传统研究尺度——城市,仍是关键研究尺度;但其次,因为全球化和区域化融合和发展,城市内部结构要素重组,城市地理需要既从更宏观尺度,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一是全球范围内城市体系——全球城市体系研究;二是全球城市区域研究(巨型城市区域研究);三是全球城市研究。既重视城市发展[16]全球背景,又关注城市发展区域背景。从较微观层面研究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行为场所微区位,尤其关注对营业性场所微区位研究,和城市小区地理研究。2)认识路径综合化和多元化。传统城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转型,最近城市地理学派愈加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非物质空间研究,把物质和非物质空间融合起来研究,如: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研究;表征方法如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真实空间,寻求一个综合城市解读;从城市文化寻求对城市发展及空间解读;城市地理精神分析超自然转向则是建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大家行为及城市影响[16,47,49-55]。(3)研究内容社会化趋势。国外城市地理学重视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研究内容表现出显著社会化趋势,很多城市地理学家,成了城市社会学家。这反应城市地理和社会学交叉研究显著,学科界限模糊。现在,从国外城市地理学杂志,如《UrbanGeography》、《UrbanStudy》、《ProgressofHumanGeography》、《EnvironmentandPlanningA》等杂志全部反应出这种趋势,有些研究领域包含城市空间方面,有些并没有包含。这些研究包含:①城市移民、避难者空间迁移;②城市空间不平等、城市社会极化;③城市少数民族居住区、贫民窟、无家可归者、社会混合居住;④城市种居民权利、公共空间权利等;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化问题、城市健康等。(4)研究“管理化”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了深刻公共治理变革,以国家干预为特征“凯恩斯时代”宣告结束。西方国家政府普遍推崇市场化,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中作用,造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模式产生,引发了很多国家发展环境和治理方法重大转型。为应对全球化所带来挑战,促进城市经济增加,主动推行了多种营销战略,在西方很多传统型管理模式,正快速被企业化模式所替换,为了实现有效增加,政府、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多种利益团体合作形成“增加联盟”或增加机器。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地理学需要为城市发展服务,所以,多年来,城市地理界相关城市管治、城市营销成为关键研究方向[16]。4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问题层出不穷,这也为中国城市地理工作者提供了很好条件和环境。从现在中国城市和城市地理学发展看其发展趋势可能包含以下多个方面: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起初关键是少数学者介绍和引进西方研究进展,并用数学方法进行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上海社会区研究表明,形成上海社会空间地域差异要素集中反应在人口文化组成、密集程度、性别和职业组成、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婚姻情况5个主成份上,研究结果将其分为5种类型〔‘29一‘33]。许学强等采取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社会区划分,她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城市也存在社会区,但其影响原因既不是种族隔离,也不是经济收入高低,而关键是历史原因和现时土地功效布局及分房制度I‘3’]。多年来,顾朝林等在实证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北京社会极化和空间分异现象[‘32],在分析影响北京社会空间结构相关原因基础上,叙述了北京社会空间结构演化历程,指出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快速转变正在造***类住区不协调发展,即城市社会极化和不平衡社会空间增加〔‘35]。其它学者还开展了城市住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人口地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