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说课稿.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0/11/4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说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说课稿教学背景(一)课程背景《望岳》《春望》位于八上第五单元——古诗文单元,是“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八年级的诗文学****既要完成诵读、疏通文意的初步任务,更要满足学生深入学****的需求,做到披诗文入情,注重赏析,读出志趣,品出味道。(二)文本分析《望岳》《春望》写作背景盛唐渐衰中唐诗人杜甫青年中年描摹景物雄伟磅礴的泰山破败凄凉的国都情感心境豪情壮志深沉悲痛诗作风格雄豪沉郁解读诗歌:外在形式上:1)文体风格《望岳》为古体诗,问句开头,主体描景,结尾直抒胸臆,喷薄而出,颇具雄豪诗风,为盛唐之音;《春望》为五律,讲求对仗平仄,景情交融,字字珠玑,字字泣血,句句含情,情感含蓄深沉,颇具沉郁诗风,见中唐之貌。2)所选景物典型。《望岳》中泰山参天耸立、巍峨雄伟、气势磅礴,与杜甫青年志向心境相契合;《春望》中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一片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景象,与中年杜甫内心的深沉悲痛相契合。3)锤炼词语“语不惊人死不休”。《望岳》:“钟”:为“集中”“钟情”之意,把大自然写得有情,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偏爱。“割”:化静态为动态,化被动为主动,泰山能左右日光,改变天地。《望春》:一个“破”字,让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一个“在”字,意为山河不变,江山易主,好似《虞美人》中所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长安城早已“物是人非”。表面字字无情,实则字字泣血。一个“溅”字,不能替换为“流”“落”字。“溅”意为“迸溅”,意味着悲痛到了极点。一个“惊”字,让人触目惊心。4)景情关系。《望岳》为诗人即景抒怀之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春望》为诗人触景伤怀之作,移情于物,物我一体。2、内涵方面:题眼“望”字统摄全诗。“望”字内涵丰富,有“眼望”“心望”“守望”之递进关系。《望岳》《春望》“望”到的景不同,抒发的情不同,甚至创作风格都有很大变化,需要对比品析。但变化之中始终不变的是杜甫对国家的守望之情。此外,深入赏析《春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的原因。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青年时代的杜甫胸怀高远,壮志凌云,有一股年轻人的冲劲,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年杜甫所经历的一切残酷地摧毁了那些梦想,凌云之志不得实现。然而虽然杜甫的仕途之志没有实现,但他用他那句句含情、字字泣血的诗篇,用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守望”,为后世留下了最宝贵的文学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杜甫也永远地屹立在了文学史的巅峰之上,真正实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三)学情调查分析请写出你对杜甫的了解。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杜甫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杜甫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文学常识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地了解杜甫其诗、理解杜甫其人。【备课思考】学生只“知其然”,教师应紧扣诗歌内容教学,令生“知其所以然”。请写出你尚不能掌握的字词。《望岳》:岱宗,夫,生曾云,决眦,会当,凌绝顶。《春望》:感时,花溅泪,鸟惊心,烽火连三月,搔,胜簪。请写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说明原因。80%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喜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0%喜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喜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喜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6%喜欢“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