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帆劲鼓 逐浪而行【风帆正劲逐浪行】
又到高考放榜时,丰城市拖船中学传来喜报:20年二本上线人数高达150人,600分以上学生3个,创下了这所办校55年的农村中学的历史纪录,自2010年至20年,三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破拖中高考历史纪录。拖船中学,这所丰城市拖船镇的农村中学成为当地一所响当当的名校。以建设幸福校园、成就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为主题的“幸福校园”建设,也成为该校的一张特色名片。“把拖船中学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幸福乐园!”在教师代表大会上,2009年刚调任拖船中学校长的朱海斌喊出了他的办学理念——“校园即乐园”,要真正提高全校师生的“教育幸福指数”。为了落实好这一诺言,2009年9月拖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新任校长朱海斌带领“校长团队”,确定了“为学校谋发展、为教师谋福祉、为学生谋出路”的办学宗旨,并为拖中定位——创高考品牌学校,建江西文化名校。与当地其他重点高中相比,拖船中学没有择优指标,因此生源质量处于劣势,而如何化解劣势,走出生源拉锯战的困境,成为朱海斌心头一大难题。困顿于“生源决定论”瓶颈的拖中,困囿于“汗水+泪水”的高考沙场搏杀的师生,在2009年9月,学校紧紧围绕“追求高升学与高素质的统一,追求学识和能力的统一,追求当前负责和终身负责的统一”的“三个统一”,建立了高考研究中心、学识矛盾纠纷排解中心、课改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四大中心”,带领学校建设一个乐园、打造一支铁军、铸造一种精神、引领一种文化。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注入素质教育的有机元素,开始了拖船中学“幸福校园”的创建之路。 构建“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静思、书声琅琅”的幸福校园,彰显“底蕴深厚、品位高雅、助人自助、暖意绵绵”的幸福文化,争做“身心学高、诚仁博达、敬业乐教、文质彬彬”的幸福教师,打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民主合作、其乐融融”的幸福课堂,实施“体艺熏陶、张扬个性、才艺双全、意气洋洋”的幸福社团。这是一所曾被升学率压得艰难生存的农村中学,优秀生源首选城区重点中学,拖船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地处郊区,自然成为当地学生家长的“次选择”。校长朱海斌以身作则,提倡课堂改革。但提议开始时,并未得到全校老师的认可,他们大多认为此举“有悖于教学”,最终会影响教学质量。朱海斌耐心地和老师们讲述着“填鸭式”传统课堂的弊病,并带领教师队伍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一睹课改模式下的高效课堂。担任高一语文的皮永华老师是一个年轻的80后,年纪轻轻的他如今不仅是校园电视台负责人,同时也是高校课堂的第一试水人,“摸着石头过河”,将课改之风带进了拖船中学。“‘幸福校园’的创建,校长团队是我们的最佳后盾,为我们年轻教师前线搭台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实现校有特色、师有特技、生有特长的特色校园建设。”皮老师一边展示他为学校制作的形象宣传片,一边告诉记者自己来到拖船中学的变化。如今,在拖中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课改之风,全校师生投入到高效课堂的氛围之中,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成才。葛青文是拖船中学高一“希望班”的一名学生,家住拖船镇的她家境贫寒,父母靠务农打零工维持家中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而她的成绩又非常优秀,在2010年初中升高中时,以全市第38名的成绩录取到拖船中学,成为希望班的一名成员。如今,葛青文告诉记者,她在拖船中学读书不用花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