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温病名词术语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病名词术语解释.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0/11/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病名词术语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病学》
名词术语解释
天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
温病学: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疫: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温毒:温毒是指因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临床除具一般温病的见症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发斑疹等独特表现的急性热病。
热象:热象是指性质属热的征象,证见发热、心烦、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一组证候群。
温邪: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等特点的一类病邪。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以及温毒、疠气等。
风热病邪:风热病邪是在春季温暖多风,冬季应寒反暖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温邪,其引起的温病,在春季称风温,冬季称冬温。
暑热病邪:暑热病邪是由夏季火热之气化生的一种温邪,可引起暑温病。
湿热病邪:湿热病邪多形成于长夏暑气犹盛,湿气偏重的气候条件下,可引起湿温病。四季均有,以长夏为多。
10、燥热病邪:燥热病邪是在早秋“秋阳以曝”的温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温邪,可引起秋燥病。
11、温毒病邪:温毒病邪是六***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
12、疠气(戾气):疠气是六***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
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
13、新感温病:新感温病是指感受当令之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温病。
14、伏气温病: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伏藏于体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的温病。
15、天受:见于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染。
16、传染:见于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接触传染。
17、卫分证: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种证候类型。
18、气分证:是指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而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出现的一类证候类型。
19、营分证:温邪深入营分,劫灼营阴,扰神窜络而出现的一种证候类型。
20、血分证:温邪深入血分,耗血动血,瘀热阻而出现的一种证候类型。
21、热深厥深:热深厥深是温病病势深重阶段的一种病理征象,属热厥证,临床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昏迷而手足厥泠,其病机为阳气被邪热阻遏,不能达于四肢,其热邪越深伏,手足逆冷的程度就越甚。
22、卫气同病:卫气同病是指温邪由表入气分,而卫分之证未解的证候;或温邪同时侵犯卫表和气分,而同时见有卫分和气分的证候。
23、卫营同病:卫营同病是指病邪已入营分,见有营分证而卫分证未解的证候;或病发于营分而兼见卫分证的病证。
24、顺传:温邪始犯于上焦手太阴肺,继则传至中焦阳明胃的过程,被称为顺传。
25、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26、湿遏热伏:湿遏热伏是指湿中蕴热,热处湿中,郁蒸气分的病理,由于湿邪阻遏而热邪郁伏,一般属气分证畴。
27、日晡潮热:日晡潮热属气分证热型。日晡,即申时,相当于下午3至5时,此时发热益盛,称为日晡潮热,多由热结肠腑所致。
28、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
29、身热夜甚:身热夜甚见于营分证,是指发热入夜更甚,为热灼营阴的表现。
30、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达于四肢。
31、夜热早凉:夜热早凉见于温病后期,是指至夜发热,天明则不热,热退时无汗,病机为余邪留伏阴分所致。
32、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33、昏谵:昏谵即神昏谵语的简称,有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的表现。
34、热陷厥阴:指邪热陷足厥阴肝经而致肝风动,同时往往伴有邪热陷于手厥阴心包经而出现神昏谵语,痉厥并见,统称为热陷厥阴。
35、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又称动风。
36、斑疹:斑和疹均系出现在肌肤表面的红色丘疹,为温病中的重要体征之一,斑点大成片,不高于皮面,疹点小成粒,高出皮肤,皆系热邪深入营血的征象。临床常斑疹并见,故斑疹合称。
37、白倍:白倍是湿热性质温病常见的体征,其形态是一种细小的,表面隆起含浆液的白色疱疹,分布多见于颈项与胸腹部,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38、清泄少阳:属和解法,具有清泄半表半里邪热,以和降胃中痰湿的作用。
39、分消走泄:属和解表里法,作用在于宣展气机,泄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主治痰热或湿浊阻遏三焦,气化失司者。
40、开达膜原:属和解法,是疏利透达膜原湿浊之邪的一种治法,主治邪伏募原证。
41、分利湿邪:属祛湿法,是用淡渗之品利尿渗湿,使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