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网络慈善2012年第23期.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慈善2012年第23期.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20/11/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慈善2012年第23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慈善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前,网络已不可阻挡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而网络慈善的发展无疑将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绘入一抹亮丽温暖的色彩。网络慈善作为一个虚拟的组织,以志愿的精神,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推动面向公众,具有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慈善工作。但是,目前网络慈善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慈善行业从业人数不足、善款管理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网络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为此,本文着重对网络慈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慈善善款志愿者组织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益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公益活动,除了多种公益组织,多种多样的网络公益形发展也很快。现在网络已经让世界变小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心得跟别人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规避了繁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有效的公益行为。就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人们的爱心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网络,让地球各个角落的人参与其中,实现了不仅仅物质的互换,更帮助“知识贫瘠”地区的人们获得来自各界的精神食粮,开拓眼界,启迪思维,点燃梦想。
  网络慈善,发源于网络,成长于网络。这种具有现代特质的方式,正倡导着最广泛的志愿精神和公益行动。网络已不可阻挡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而网络慈善的发展无疑将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绘入一抹亮丽温暖的色彩。
  网络慈善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以志愿的精神,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推动面向公众,具有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慈善工作。
  实际上,网络上各种慈善救助事件,比如重病救助、助学等,唤起了人们的善愿和行动,有助于培养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可贵的社会资本,传达给人们一个信息:大家是可以合作的,社会上好人还是很多的。这种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对公民社会、对社会团结与稳定都是有正面作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慈善是值得鼓励、应该得到更充分发展的。
  目前中国的“网络慈善”大都以成立网上社区慈善网站的形式存在,为热心网络慈善事业的网友提供广泛的平台,与广大网友携手推进慈善事业。近来“微博慈善”的出现也成为了网络公益很好的补充形式。微博慈善,简单说就是一种大众慈善、平民慈善。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超过3亿,而微博人数已经过亿。如果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一个公益宣传,超过一亿的微博,其产生的公益效应足以影响整个社会!
  其实慈善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博爱的理念,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如果微博慈善的点击率有名人微博那么高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将充满爱!
  众所周知,微博是一个承载个人心得和思想的空间,没有任何人强迫你放什么、不放什么。因此,微博是自己可以主导的工具,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微博支持自己认可的慈善微博,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微博慈善或许是另一种新兴时尚,但他们正引领着这种时尚潮流,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他们依托互联网的互动性、无地域限制特点,以及网络在团结和凝聚个体参与公益活动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正逐步搭建起一个低门槛、透明化、方便快捷且高效互动的网络大平台,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由少数企业、团体或个人参与的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