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 海 无 涯
初中部分(50 篇):
1、《孔子语录》
《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学而》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两句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这也是 君子的表现。
《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请教孔子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个人终生的修养追求,孔子讲出了 那个字,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做出了千古流传的解释。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鱼我所欲也》概括了“生”与“义”的关系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表明: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 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二句表明:给予侮辱性的施舍,过路 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孟子·鱼我所欲也》批判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认为这优厚 的俸禄对我没什么好处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曹刿论战《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中曹刿指出:“夫战,勇气也” 认为作战靠的是士气。
《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认为第一次击鼓最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曹刿在打了胜仗后总结战胜原因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提出在处理大大小的诉讼案件时要做到: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 这才算尽了本职。
第 1 页 1 共 11
学 海 无 涯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得出客人认为邹忌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命令一下达就 出现了“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盛况。
6、《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蜀国国内有利的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出师表》的开头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总括了此时蜀国的形势;并以“诚宜开张圣 听”一句向刘禅提出应广开言路的建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描写让渔人惊异的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的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描写渔人进入山洞后感到开阔明亮,所见平坦宽广的句子是: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
《桃花源记》中结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三峡》郦道元
《三峡》中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