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观后感
《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后,深受感动。 小荷作文网
那一幕幕感动人心、催人泪下的镜头,至今让我心血沸腾…… 小 荷 作文网
许中政,男,9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许中政在废墟下被挤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轻微的皮外伤。他和小伙伴们说着话,隐隐听到同在废墟下的邹老师的声音,她在数”一、二、三”,让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师的声音给他们增添了勇气。许中政劝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害怕,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觉得肚子饿、口渴的厉害。当他因饥饿昏睡醒来时,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象成了方便面。他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从废墟中传出,紧张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赶过去,从洞口递进两瓶矿泉水。许中政却把水递给了同学,自己则使劲地舔着干渴的嘴唇。他们很快得救了。
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在生死关头,他的潜意识中萌发出唱国歌的念头,难道国歌里真有某种神奇的力量?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诞生于1935年,是剧作家田汉作的词,曾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意精神的永远写照。其中四个“起来、起来、起来、起来”,将中国人不屈服任何压迫,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不言放弃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更是将中国人那种“力拔山河气盖世”的气魄,以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勇气描写得入木三分。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唱着这样国歌的人,任何困难是挡不住的。接下来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一个9岁的小学生,在废墟中用唱国歌来壮胆等待救援。因为,他心中充满希望,他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来救他们,他相信坚持就是希望。最后,他不但用国歌的力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