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京沪高铁.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沪高铁.ppt

上传人:endfrs 2016/4/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沪高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员:陈佳陈阳洋 PPT 制作:陈佳 1 京沪高速铁路于 2008 年4月 18 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 1318 公里,总投资约 2209 亿元。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 5小时以内。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2010 年 11 月 15 日铺轨完成。 2011 年5月 11 日, 京沪高铁开始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6月9日中国专家组表示,京沪高速铁路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完全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9日到 19 日京沪高铁全线试运行, 7月1日之前将正式开通运营。 23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华北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 ,人口占全国地 % ,人口 100 万以上城市 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 ,是中国经济发展活跃和具潜力的地区, 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北京——济南属冀鲁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为两端高、中间低,团泊洼一带为全线最低处;济南——徐州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及丘间平原,地形起伏较大,泰安段为全线海拔最高的区段;曲阜——枣庄段主要为平原,徐州——上海线路主要通过黄淮、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局部(蚌埠——丹阳)通过阶地垄岗、低山丘陵。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尤其是武清——沧州松软土、丹阳——上海软土,埋深变化大,软土层厚、强度低,工程性质差。设计最高运行时速 380 公里,初期运营时速 300 公里,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按 分钟设计。预计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列车以时速 250/300 公里运行, 北京南——上海虹桥站全程运行时间为 4小时 48分钟。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 亿人次。 4 线路走向与既有京沪铁路大体平行,正线全长约 1318km ,较既有京沪线缩短约 140km 。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沿既有京山线,经天津新设华苑站并与天津西站间修建联络线连接;向南沿京沪高速公路,在京沪高速公路黄河桥下游 3km 处跨黄河, 在济南市西侧新设济南高速站;向南沿京福高速公路东侧南行至泰安泰山景区,曲阜孔子文化,滕州墨子文化、鲁班文化、古滕国古薛国文化及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线,在徐州市东部新设徐州高速站;于蚌埠新淮河铁路桥下游 处跨淮河设蚌埠南站,过滁河,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游 20km 的大胜关越长江后新设南京南站,东行经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终到上海虹桥站。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枢纽地区通过修建联络线引入既有站。 5 ,具备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条件,实现路网资源最大化。 、深挖和长路堑等路基工程, 并绕避不良地质条件地段。无法绕避时,采用桥涵通过或选用其他适宜的工程措施处置。线路基础设施和不易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为远期发展预留条件。 6 、最大坡度、到发线有效长度、动车组类型、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运输调度方式、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分则根据行车速度、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输送能力和用户需求等,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桥涵、隧道、轨道等各类结构物的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要求,并加强各结构物的协调和统一,使车、线、桥(或路基、隧道)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变形及工后沉降。 、布局、规模,参照沿线城市的经济、客运量、铁路运输组织、通过能力和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工程条件、城市规划等统筹研究确定。主要客站按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理念,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7 、节水、节材等有关政策,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坚持统筹规划, 在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节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防灾减灾及污染防治工作。选线、选址绕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通过城市或居民集中地区时,采用适宜的速度值或降噪减振措施,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路基边坡采用绿色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兼顾美观与环保、水保等要求。 8 、隧和路基上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 综合接地线、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等设备, 加强系统设计,充分考虑设施综合利用。 、全立交设计。设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根据需要对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