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
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
听。 (出自《牟子》)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
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 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
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
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高山流水
《列子》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
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
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
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
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
...
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
突然遇到暴雨, 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
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
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
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韩娥善歌
《列子·汤问》
原文: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 ,
而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
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
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
之遗声。
译文: 从前韩娥东行到齐国 ,不料缺乏钱粮, (她在 )经过
齐国的雍门时,以卖唱来换取食物。 (她)离开后,那美妙绝伦
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 三天不绝于耳 ,周围的人
以为她并没有离开。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旅店
里的人羞辱她。韩娥为此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
去,竟使整个村子的人们,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
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人们)急忙追赶且挽留她。韩娥回来
了,又拖长声调高歌,引得乡里的老少个个欢呼雀跃,不能自
...
禁,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悲苦都忘了。送给她
丰厚的财物。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
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后羿射箭
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
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
里之邑④。 ”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
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⑧: “斯羿也⑨,发
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 则不中的者, 何也?”傅弥仁曰: “若
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
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11 )。 (选自《说苑》)
注释: ①羿( yì)——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
夷族首领,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②径寸之的( d ì)——直径为一寸的靶心。③中( zh òng ——动词,射中。 ④邑( 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这里指夏王分封给后羿的土地。 ⑤羿容无定色——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⑥援——拉,引。 ⑦傅( fù)——保傅,古代官职。 ⑧斯— —这个。 ⑩遗——抛弃,去除。 (11 )不愧于羿——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愧,惭愧
译文: 有一天,夏王让他表演箭术,靶子是用一尺见方
的兽皮制成的,夏王对他说: “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
...
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
色一阵红一阵白, 胸脯一起一伏, 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就这样,
他拉开了弓,射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