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禹王山之夏【可编辑版】.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禹王山之夏【可编辑版】.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6/4/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禹王山之夏【可编辑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X页共X页------------------------------- 禹王山之夏禹王山之夏禹王山之夏禹王山之夏禹王山的夏天应该是这座山最丰盈的时刻。我们选择了气温高达 38 度的中午上山,是因为向往着它高处的清凉。“禹王积雪阴无日”是博山的旧八景之一。这句诗描写的是此山的积雪奇观。禹王山山高风寒,平均温度低于城区五度左右, 因山缝中的积雪长年难见阳光, 致使四季不化, 夏日观赏雪景会别有一番风味。禹王山位于域城镇岭西村以西, 距博山城二十余里, 又名饴山、马耳山、虞望山, 海拔 米。车只能停在山脚下, 我们在肆虐的烈日下开始登山。山脚处植被稀疏, 岩石是褐红色的, 似乎是被太阳烤红了, 人被阳光直照着, 目光所及又是这种颜色, 心中不免有些烦躁。可不多时, 山路就隐在一片葱茏的绿色中了。山花浓浓淡淡的开着,一簇簇、一丛丛,斑斓多姿。越往山上走,绿色越浓,藤牵蔓绕挡住了人们远望的视线。蝉声起起伏伏, 鸟啼声中也浸着绿意。人在林中走, 只觉得绿云擦肩, 花香萦怀, 暑气顿消。山在这厚重怡人的绿色氛围中变得异常的美丽温柔,似乎是有着一种强烈的暗示, 在引导我们去思想。在清爽的林中穿行, 就感觉不到疲倦。当我们来到山顶时, 眼前蓦然出现了一副巨大的有声有色的山水画, 远处群山逶迤, 状如游龙, 雄浑古朴。近前峭壁如削, 绿溢风舒, 松涛如歌。云从四周漫过来, 凝固、升腾、变化着, 弥漫出无边无际的悠远神秘的历史气息。风梳洗着我们的心灵, 在这旷远博大的时空里, 我们忘却了宠辱, 忘却了红尘, 一心一意地置身在自然的意境中。禹王山又名马耳山, 据观测, 它的主峰象马的形状, 主峰顶部正是竖起的马耳。马耳山名由此而得。当我们拂开蓬蓬勃勃的山花绿草, 乾隆六十年仲秋时立的石碑出现在眼前。碑上记载此山叫虞望山, 山的主峰和侧峰上分别建有禹王殿和泰山行宫。如果说禹王山名是因当年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山而得, 那么虞望山名又是从何说起呢?大禹的历史不会在清朝中断, 那时叫虞望山又是何意呢?山和历史留给了我们无数的秘密。这时陪同我们登山的岭西管区的张义国先生指着远方介绍说: “清代诗人赵执信在《原山考》中写到:‘镇城西十余里,有大山横亘, 一方之镇也。其来西南自泰岱, 连绵将二百里, 至而特起, 耸拔----------------------------- 第X页共X页------------------------------- 雄秀……’这山应该是与泰山相连的。如果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从这里就能看见泰山。”他不经意的几句话,猛然使我产生出了一种联想,这山凄清的风貌,多彩的风姿,很象一位柔媚又寡欢的女子,她的心终年都在雪的冷酷和风的悲鸣中饱受着凄苦, 那一定被千古的遗恨和万古的思念所致。虞望山含有一个“虞”字, 这是不是西楚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