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ppt

格式:ppt   大小:10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ppt

上传人:相惜 2020/11/1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心卫生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
1
精选课件
定 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是开展以家庭医师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服务居民签订协议并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8〕1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8号)和市卫计委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临卫基层发〔2018〕19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4
精选课件
充分认识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是牢固树立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工作理念,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落实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体现。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居家服务医养结合,对于有效应对我们国家老龄化日益加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明确提出2018年签约服务率要达到70%以上。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做细做实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靠高质量的签约服务,增强老年人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5
精选课件
二、统一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要求
根据《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鲁政办字〔2018〕28号)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每人每年130元,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65元、医保基金承担35元、居民个人付费30元(其中县财政补助20元,个人负担10元)。
医保基金承担部分按照辖区内签约的老年人人数确定,其中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从普通门诊付费总额中调剂使用;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从统筹基金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人均10元标准将部分新增资金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所需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当年拨付、次年结算”的办法拨付下达,签约居民个人付费部分在签约时一次性缴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经县卫计局审核后,报县人社、财政部门。
6
精选课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中,增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收费项目。合理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价格标准,及时增补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巡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方法。
三、明确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和内容(后面具体讲)
对签约服务的老年人在保障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以下规定服务项目:1、每年为签约老年人提供7次免收个人一般诊疗费的门诊服务(乡镇56元);2、为签约老年人进行一次综合健康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本人及家属;3、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为签约老年人制定一套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协同亲属监督实施;4、于每年入冬或秋冬换季前,在老年人自愿的基础上,统一为签约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流感疫苗接种;5、其他服务项目(具体见附件)。
7
精选课件
四、落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
各医疗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规范团队组建和管理,细化签约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强化二级以上医院服务支撑,力争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地;完善综合激励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激励机制,将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维护群众健康的责任落实到家庭医生个人和团队,推广标准化工作量做法,将签约人群服务利用情况以及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团队成员的收入挂钩,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加强签约服务的考核和评价,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