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根据国 家、省、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 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 高质量、促进公平为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 置,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全县义务教育 均衡、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 总体目标
到20XX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 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置、教育质量 等方面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 基本实现县域 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和校舍安全标准, 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办学经 费保障水平基本均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 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 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师资配置基本均 衡;进一步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扶持力度,进 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益得到保障,特殊教育得到加强,不同社会 群体受教育机会基本均衡;进一步完善义务 教育阶段招生政策,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基本均衡;进一步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城乡 学校教育质量基本均衡。
三、主要任务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基 本均衡
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按
照《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结 合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校安工程,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实现校 舍建设标准化和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化。
确保教育重点项目投入。结合县城 发展规划,适时建设第三实验小学,切实解 决县城“大班额”问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完成平方子小学、马圈子小学、凉水河小学 等改扩建项目,确保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 学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 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 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配备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需要的信息化基础设
施设备。
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和 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 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初步建立 起适合我县实际的本土化资源库,促进优质 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真正做到面向学生、走
进课堂、用于教学。
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办学经费保障水平 基本均衡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县财政部门要 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 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 入的增长比例。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 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
经费逐年提高。保证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 付资金不低于
20%勺比例用于改善义务教育 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及补充公用经费。 足额
征收和合理分配使用教育费附加,确保按要 求用于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 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中提取 7%ffl于改善办 学条件。足额征收新建、改造住宅小区教育 建设费并专款用于学校建设。按照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 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每年从土地出让 收益中计提10%勺教育资金,重点支持农村 学校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
建立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发展资金 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义务教育专项 建设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和各部门、各单位 捐资助教,建立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学校建设 的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减免在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规 费。同时,通过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变现等 多种方式筹集义务教育发展资金。县财政、 发改、教育等部门是要加强教育发展资金监 管,确保集中使用、用足用好。
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县教育 部门要继续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 交流制度,安排县城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 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要积极开展“送 教下乡”和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 学校之间“结对子”帮扶活动。
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录用机制。严格 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依法依规,严格程 序,按岗位聘任教师。按照“空编必补、公 开选聘、平衡学科”的原则,持续做好教师 定期补充工作。根据寄宿制学校发展需要,
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和卫生保健、 生活管
理、炊事、安全保卫等非教学人员。新招聘 教师全部补充到边远学校及薄弱学校, 缓解
农村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模范遵 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县教育部 门要指导学校制定师德考核细则,强化师德 考核,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