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2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95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2样稿.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11/14 文件大小:9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2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复习提要
第一节 感觉世界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感受器。
:眼、耳朵、鼻、舌、皮肤等。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感觉器官。
(必需条件):
刺激→感受器(分布有感觉细胞、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神经(传输信息)→大脑(形成感觉)
表述时注意区分: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传输信息)、神经中枢(在大脑,形成感觉部位)
,如热觉感受器只对温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疼痛刺激不兴奋。
。其中对触觉最敏感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对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在皮肤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是痛觉。
: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
(1)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环境中,会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疲惫)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卖鱼在鱼堆里呆久了就感觉不到鱼腥味了)
(2)不一样动物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通常情况下,狗嗅觉比羊要灵敏)
(3)嗅觉会随年纪增加而逐步减弱;(小孩子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
(4)动物对不一样气味敏感程度也不一样。(猫对老鼠气味灵敏程度比狗更高)
,内藏味蕾,味蕾内有很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多种不一样物质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刺激最敏感。四种基础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食物→口腔(食物中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收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同时工作,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因为鼻腔分泌黏液覆盖嗅觉细胞,使嗅觉感受器灵敏度降低,造成吃东西时味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也没味道。思索:小孩在嗅柠檬以后立即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柠檬混合味道)
第二节 声音发生和传输
。如:发出声音喇叭是声源,关掉声音喇叭就不是。
:振动。
(音叉试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其中乒乓球起到放大振动效果作用)
声音传输条件: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土电话)、液体(鱼被吓跑)和气体(日常讲话)中传输。
(玻璃罩抽闲气,电铃声音变小说明:声音传输需要空气;因为该试验中没有说明真空,所以不能直接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输”)
声音传输形式:疏密相间声波。
(说明:物体振动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我们要听到还需要有传输介质条件)

①和温度相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输速度为340米/秒(同种介质中,气温越高,声音传输越快)
②和介质相关。固体传声较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例:一根足够长铁管中装满水,敲击一端,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输)
回声:声音在传输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能够测距离:往返距离2S = v·t(所以声源物体到障碍物距离需要除以2)
第三节 耳和听觉
:①外耳包含耳廓、外耳道(搜集声波)
(结构图) ②中耳包含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传输振动)
③内耳包含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接收刺激、产生兴奋)
注意:听神经和听觉神经中枢不属于耳结构
:耳廓(搜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并传导)→耳蜗(接收振动刺激、产生兴奋)→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连接咽部和中耳鼓室。急性中耳炎就是因为细菌从从咽部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飞机起飞时或碰到巨大响声时能够快速张开嘴(或闭上嘴巴同时捂住耳朵),目标是张开咽鼓管,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传导性失聪:鼓膜、听小骨功效性障碍,可治愈(或戴助听器);
神经性失聪:耳蜗、听神经、听觉神经中枢功效性障碍,不可治愈。
: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和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
我们平时会晕车(船)原因是:(内因);(外因)
(填空题中常见几组词语搭配:物体振动、振动频率、声音音调、音调高低)
(1)音调:声音高低,关键和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50Hz表示物体在1秒内振动50次。
人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0赫兹之间。高于0赫兹声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