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2、学情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4、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一、情境导入
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观看并思考。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
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看课件、思考、记忆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1.种群密度
讲述: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
邀请:你能说出种群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对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描述吗?
记忆,思考,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答:(个/m2、km2、m3)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培养学生书写和语言的规范意识。
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直接计数法
屏显校园樱花图片,抛出问题:如果让你调查平望中学的樱花种群密度是多少,你如何做?
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回答:一个一个数出来。
 
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强化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估算法——
屏显草坪蒲公英图片,进一步问:如果让你调查太湖生态公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是多少,还适合直接计数吗?那怎么办呢?
 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样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回答:取一定的样方估算
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
布置研究性课题
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
 ——样方法是否适合所有植物?请学生打开资料袋1,从三张植物图片中挑出一张贴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