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宣城工业学校校本教材.docx

格式:docx   大小:82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宣城工业学校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0/11/16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宣城工业学校校本教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宣城市工业学校校本教材
〈〈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
机械加工教研组
二。一二年五月
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又称放电加工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简称EDM),在20
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生产。它是在加工过程中,利用两极(工具电极和工件 电极)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时产生的高温把金属蚀除下来,
以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的加工方法。 因放电过程中可见到火花,故
称之为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 也称电蚀加工。加工中工件和电极都会受到电腐蚀作用, 只
是两极的蚀除量不同,这种现象成为极性效应。工件接正极的加工方法称为正极性加工;反 之,称为负极性加工。
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的质量和加工效率不仅与极性选择有关, 还与电规准(即电加工
的主要参数)、工作液、工件、电极的材料、放电间隙等因素有关。
电火花放电加工按工具电极和工件的相互运动关系的不同, 可以分为电火花穿孔成形加
工、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磨削、电火花展成加工、电火花表面强化和电火花刻字等。 其中,
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加工中应用最广泛。
1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的基础知识

电腐蚀现象早在19世纪初就被人们发现并加以研究。 例如,电器开关在闭合或断开时,
往往产生火花放电而把接触表面烧毛、 腐蚀。所以人们一直认为电腐蚀是有害的。 因而不断
地研究它的成因,并设法减轻和避免。 研究结果表明,电火花腐蚀的主要原因在于火花放电 时,火花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以致使电极表面的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汽化而被蚀除下来, 形成放电凹坑。要将放电腐蚀原理用于导电材料的尺寸加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 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在加工时必须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是几个微米至数百微
米。因此,加工中必须用自动进给调节机构来保证加工间隙随加工状态而变化。
2) 火花放电必须在一定绝缘性能的介质中进行,液体介质有压缩放电通道的作用,同
时液体介质还能把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 炭黑等电蚀产物从放电间隙
中排出去,并对电极和工件有较好的冷却作用。
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时,极间应有液体介质;表面强化时,极间为气体介质。
3) 放电点局部区域的功率密度足够高,即放电通道要有很高的电流密度(一般为
105~106A/cm )。这时,放电所产生的热量就足以使电极表面的局部金属瞬时熔化甚至汽化。
4) 火花放电是瞬时的脉冲性放电。放电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1~1000 s,这样才能使放
电产生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扩散到材料的其余部份, 放电点集中在很小范围, 内能量集中,温
度高。如果放电时间过长, 就会形成持续电弧放电, 使加工表面材料大范围熔化烧伤而无法
用作尺寸加工。
5) 在先后两次脉冲放电之间,应有足够的停歇时间,排除电蚀产物,使极间介质充分
消电离,恢复介电性能, 以保证每次脉冲放电不在同一点进行,避免发生局部烧伤现象,使
重复性脉冲放电顺利进行。图 。图中 ti为脉冲宽度,t0
为脉冲间隔,tp为脉冲周期,Ui脉冲峰值电压或空载电压。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图 。工
件5与工具3分别与脉冲电源 2的两输出端相连接。自动进给调节装置 1使工具和工件间经 常保持一很小的间隙(此处为电机与丝杆螺母机构) ,当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时,便在当
时条件下相对某一间隙最小处或绝缘强度最低处击穿介质, 在该局部产生火花放电, 放电点
处产生瞬时高温使工具和工件表面都蚀除掉一小部分金属, 各自形成一个小凹坑。 脉冲放电
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间隔,使工作液恢复绝缘后,第二个脉冲电压又加到两极上,又会在 当时极间距离相对最近或绝缘强度最弱处击穿放电, 又电蚀出一个小凹坑。如此连续不断地
重复放电,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就可将工具的形状复制在工件上, 加工出所需要的零
件,整个加工表面将由无数个小凹坑所组成,如图 , (a)表示单个脉冲放
电后的电蚀坑, (b)表示多次脉冲放电后的电极表面。
1-自动进给调节装置;2-脉冲电源;3-工具;
4-工作液;5-工件;6-工作台;7-过滤器;8-工作液泵

数控电火花理论与操作中, 加工材料的去除是靠放电时的热作用实现的, 材料的可加工 性主要取决于材斜的导电特性及其热学特性,如熔点、沸点 (汽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