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4/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王勃(650-675)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出身官僚家庭,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以诗文著名于世,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他六岁能文,才思敏捷。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为同僚所嫉,不久因罪免官。其父也受到牵累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或三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 25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为历来论者所赞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供职长安的时候写的。朋友杜少府要到蜀地就任县尉,王勃亲自为他送行。两人走出长安城宏伟的城垣和宫阙,还是不忍分别。从长安到巴蜀,风烟万里,山长水阔,而此地一别,又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情此景,激发了王勃的才思,写下了这首诗送别友人。其中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挚友情和旷达的胸怀。这首诗并没有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 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并且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 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