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措施
任何工程都有风险,需通过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的手段将风险降低至 “可接受”的程度。
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 可识别及分析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 评价风险对策的成 本与效益,寻求可行的风险处理措施,达到防止损失或补偿损失的目的
一、 1、风险识别:风险隧道明洞边、仰坡易产生滑坍失稳,对洞内或洞口施工安全造 成重大威胁。
2、风险应对措施:洞口工程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避开雨季及严 寒季节。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及时清除悬石、处理危石, 并应进行不间断监测。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而防护,确保洞口稳定。 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在雨季前及边、 仰坡开挖前完成。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
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采 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
二、 1、风险识别:隧道出口明洞地段,容易产生坍塌冒顶、引起地表沉陷或边坡滑坍, 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2、风险应对措施: 隧道出口明洞段施工前应先进行地表加固,制定详细的加固方 案。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应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 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
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 当发现监测异常时, 应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
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处理措施。 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
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 及时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 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 隧道V级围岩采用短台
阶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IV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架立钢架, 施做锚杆
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必要时增设临时仰拱,并遵循 “管超前、勤量策、及封闭、强支护 ”
的施工程序。
三、 1、风险识别:隧道施工坍塌、变形影响
2、风险应对措施: 应按“短开挖、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衬砌紧跟、弱爆破 ”的原 则进行。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 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既有线量测,及时掌握 围岩变化及既有线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施工前与产权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严格按临近 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确保既有线安全。
四、 1、风险识别:突然涌水对洞内人员安全造成危害。
2、风险应对措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提前了解
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 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②施工中宜采用注浆堵水结合超 前钻孔限量排水。③掘进循环进尺宜为 0. 5〜1. 0mo
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架、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
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②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 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 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时应采取加强防排水的技术措施。 防排水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衬砌混 凝土应按防水混凝土要求施工, 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必须满足质量要求。 ②防水层铺 设前应对喷射混凝土基面作平整和清除浮磧处理。 ③防水层铺设应平顺,并密贴喷射混凝土
基面,接缝应采用常规法、充气法或真空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