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青岛废水处理环保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岛废水处理环保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1592320**** 2020/11/1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岛废水处理环保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岛废水处理环保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一、废水处理设备宏观环境分析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
五、重点工作安排
六、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xxx有限公司领导:
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其中,,%。
一、废水处理设备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废水排放量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污水处理行业,这既是棘手难题,也是一块大蛋糕。污水处理行业2007年开始,就实现每年将近50%的增长,比GDP增长速度高40个百分点。此外,政策层面的推动力也在加强。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称,“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
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各地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正在陆续进行。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合理设置目标,以致刚建成就要改造,改造后出水水质仍难以达到预期要求的案例屡见不鲜。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80年代引进我国的,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及其应用于实践,不断革新和发展。总体来说,该技术主要研究主体工艺的改进、工艺流程的优先组合和填料性能的提高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耗能,突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优势。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多采用生物膜法。目前,一体化设备逐渐发展为接触氧化法和MBR工艺。尤其是MBR工艺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相比接触氧化法,MBR工艺处理效果更好,剩余污泥率更低。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排放一级A标准。
我国污水处理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此外,国家鼓励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将对污水深度处理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污水处理建设的严峻形势,县城和镇污水处理率较低的现状,为污水处理市场的建设、运营投资均带来巨大投资空间;相对于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生活污水处理属于政府投资领域,企业的不断自我创新,成就了技术的领先,各式各样的产品目不暇接,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正是因为这样的技术成果,才使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可以永葆积极向上的态势。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绿色供应链方面,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
展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一是增强制度内生增长机制的建设,在政策倾斜扶持,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优先,夯实竞争的基础。二是更加重视从需求端拉动产业发展,综合并用各类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三是把握好中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推进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四是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核心关键问题。
(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