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生理学重点.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理学重点.doc

上传人:yzhqw888 2016/4/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理学重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呼吸 Laplace 定律: P=2T/r P 压强(dyn/cm2) T 表面张力系数(dyn/cm) r 气泡半径( cm ) 肺表面活性物质 DPPC 降低表面张力,减少肺泡回缩的生理意义: 1、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2、减少组织液的生成,防止肺水肿 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血液和组织液中气体的分压: 动脉血混合静脉血组织 P O2 97-100 40 30 P CO2 40 46 50 氧解离曲线: 影响 Hb 运氧能力的因素: PCO2,pH, 温度,2,3-DPG 左移- 氧的结合 CO 妨碍 HB 与氧的结合与解离右移- 氧的解离 PCO 2↑,Ph↓, H+↑, 温度↑,2,3-DP G↑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性影响脊髓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低位脑干(脑桥和延髓)是呼吸节律的起源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调节作用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H+ O2 CO2 。机体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部得浅表部位. 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 H+ , CO2 CO2 H+ 和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 、外周化学感受器。动脉 PCO2 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加强呼吸运动,超过一定限度有抑制和麻醉效应。 H+ 血液中的 H+ 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 而脑脊液中的 H+ 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低氧缺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肺气牵张反射: 生理意义:加速吸气过程呼气过程转化,使呼吸平率增加。实验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吸气过程延长,吸气假声,呼气变的缓而慢。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喷嚏第六章、消化消化道的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 舒缩迟缓,兴奋性较低 2 富有伸展性 3 节律性收缩,不如心肌规则 4 对电刺激不敏感消化道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电位低、不稳定、波动较大) 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 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波波动, 由于平率较慢, 因而称为慢波。慢波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传播速度和方向。 3、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内在神经系统: 主要是存在于粘膜下及肌间神经丛, 其细胞突起交织成网, 自成一个特殊的内在神经体系。对胃肠道功能起到局部调节的作用。外来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抑制) 、副交感神经(兴奋) 胃运动形式:容受性舒张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吸收小肠作为重要吸收部位的有利优势: 1、吸收面积大 2、绒毛中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 3、营养物质在小肠部位已经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 4、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脂肪的吸收: 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吸收方式:胆盐协助吸收途径:长链甘油三酯入淋巴(主要) 、中短链甘油三酯入血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的方式在小肠上端被吸收维生素 B12 必须与内因子结合为复合物在回肠被吸收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