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李玫瑾关于儿童教育.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玫瑾关于儿童教育.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4 2020/11/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玫瑾关于儿童教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李玫瑾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犯罪心理学,她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及角度也较为特 别。在大量的相关研究后,她的体会是,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 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多在12岁至18岁。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 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孩子对父母有情感依恋,父母才能发挥心理影响力。
少年儿童研究:从您的研究看,所有的犯罪都能找到其童年的心理根源吗?
李玫瑾:是的。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的现象。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 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 -18岁。12 -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 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所以,家
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 6岁又最为关键。由于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 未成年。发生在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 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 23
岁无故***。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 对一个 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 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少年儿童研究:您提出对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早年的付出, 孩子和父母形成良好 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怎么理解?
李玫瑾:依恋是非常重要的,依恋就是“我不需要任何条件,我心甘情愿地听你
的,只要你别离开我! ”但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现实状况是, 很多农民离开故土去 城市,孩子就交给在农村的老人。城市的家庭中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托付给幼 儿园或者老人。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依恋情感的形成, 导致孩子缺乏稳定可靠的 依 恋 对 象。
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依恋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就把他送回 老家,由老人抚养,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回来,这个孩子和母亲可能会有终生 的
隔 阂。 而 且 等
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就很难管教。如果父母和老人有冲突,孩子可能从心理上恨父 母,因为幼年时缺少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父母在孩 子早年的付出,让孩子产生依恋的情感。这样父母就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影响 力,或者说心理资本、 心理控制力。
心理控制力和其他控制力是不同的, 领导对下属只是权利控制,下属服从你只是 一种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心里真的喜欢你。如果大人对孩子没有心理影响力, 那 么孩子就很难接受大人的管理。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能够持续到青春期。
少年儿童研究:在您的研究中,犯罪问题和依恋是有重要关联的吗?
李玫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决定犯罪的因素很复杂。我把犯罪分为人格问题和 心理障碍两大类。有人格问题的人,基本上是只要有机会,他随时都会犯罪,重 复犯罪。他犯罪是必然的,他的人格障碍是天生的,没有道理。也许父母都很正 常,孩子就很坏,父母管不了为他花多少心血也无法感动他。这种人根本无法形 成对他人的依恋情感。这种情况中反社会人格是比较典型的。
更多的情况是另一种,即由于在早年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又缺乏正确的性 格培养。这类孩子在6岁没有情感依恋对象,6岁至12岁时,无人管教,几乎
是自生自灭,那么到1 8岁时,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对社会冷漠,残忍,作案可
孩子一定要有固定的依恋对象,寄宿制幼儿园和学校不利于儿童情感发育。
少年儿童研究:您强调父母亲自参与孩子的早期教育, 现实中常有老人或者保姆 带 孩 子 的 情 况。 如 何 看 待 呢?
李玫瑾:如果孩子由保姆照看,保姆必须是稳定的,从孩子出生到大,保姆没有 换过。保姆替代了母亲的作用,孩子的依恋对象是有的,不是没有。尽管保姆和 妈妈同时存在,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孩子依恋的是谁。有两种情况,如果孩子和 妈妈一起睡觉,即使有保姆带,孩子还是依恋妈妈,因为有身体接触。如果孩子 和保姆睡觉,那么,可以肯定这个妈妈在孩子心目当中没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祖父母带孩子,祖父母作为孩子的依恋对象,也不比妈妈差。如果是姥姥照看孩 子,对孩子来说,姥姥几乎就等同于妈妈,因为妈妈和姥姥在情感和行为上都相 互肯定,可以互相替代,成为孩子的依恋对象。如果奶奶和妈妈共同照看孩子, 孩子可能会出现两难选择,不知谁最值得自己依恋。因为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婆 媳关系不好的情况。这种孩子到青春期时会有叛逆,他想回避两个女人之争。当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