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登鹳雀楼-1.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鹳雀楼-1.docx

上传人:iris028 2020/11/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鹳雀楼-1.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鹳雀楼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