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小河直街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6,68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河直街样稿.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11/19 文件大小:6.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河直街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 要:文化遗产是历史长河波涛,推进着现代文明前行。它更是经时间沉淀下中华儿女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骄傲。但现在,伴伴随经济化建设步伐,很多古城和文物遗址全部遭到了“建设性破坏”。为了深入关注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保护这一相互对立又统一矛盾,本文对小河直街这一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期望经过对现实状况、计划手段、计划结果和和中国外相关计划对比和借鉴,唤起大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促进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小河直街
01
1.调研概况

历史街区对一个城市而言不是一卷记忆胶片,关键是它蕴含了深厚历史遗存,有较完整环境风貌,能够相对全方面地表示城市历史信息,,不过值得庆幸是伴随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文化遗产关键性和价值性。所以经过这次调研,我们期望将更多历史文化价值畅扬出去,同时也对历史街区相关计划找出不足和可鉴之处,并提出自己意见和提议,为历史文化保护和更新积聚更多力量。

(图1)调查思绪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单位访谈,实地观察、拍摄,上网查询,资料查阅等多个调查方法和分析手段,努力争取取得正确详实一手资料。以访谈为主,调查不一样人群对历史街区需求,使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在现代化背景下变得鲜活,同时也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不停完善。 (图1)

(图2)小河直街3D效果图
02
在历史文化保护和更新这一调研课题下,从历史文化及风貌完整性及相关计划方法完善性等方面考虑,我们选择了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小河直街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同时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方面,小河直街改造方案作为一个较为成功例子,其在风貌保持,文化保护,历史传承等方面改造意见全部值得以后者学习借鉴。(图2)
(图3)小河直街地理位置
2.调研现实状况和分析

小河直街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长360米。(图3)
(图5)酱园
(图4)茶馆
03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沿运河、小河分布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基础保留,含有一定规模,在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应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为完整街区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早在南宋时期,小河地域就是物资集散地,河、路转运地,物资贮备地。明末清初,河埠码头出现了勃勃生机。到了清代中晚期,这里开始重新发展,餐饮业、茶点业、百货业等逐步兴起。茶馆(图4)、打铁店、盐铺、
酱园(图5)、蜡烛店等各行各业全部在小河地域扎下了根。作为最有价值历史信息,这一阶段小河直街所留存下来传统民居建筑和商铺建筑,也是最关键文化元素它是一条集中反应清末民民居住生活文化、生产劳动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关键历史文化遗存,是运河市井文化缩影。
小河民居作为清末民初所建经典水乡民居,属运河商埠文化,即一河两街格局,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是下店上宅经典。现存现存街巷为民国改建,宽四到五米,数百米长。其历史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多样,应该作为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杭州段关键历史文化元素


此段街区原有住户286户,改造后第一期回迁居民有96户,文化艺术创作室截止调查当日有12间,含有文化特色餐馆茶楼等18家。

抽样调查50人中,涵盖多个业态人士。退休老人占56%,科研研究者29%,自由者3%,医生5%,茶艺师3%,总助4%。(图6)
(图6)访问者职业统计


据我们调查所得,小河直街在一期工程中采取“修旧如旧”改造方案,努力争取最大程度地保留小河原有面貌。居民反应有80%房屋是采取了“旧包新”修缮措施。
(1)建筑年代
04
这里原有建筑全部比较古老,据一位老居民介绍小河一侧两幢建筑全部快要有200多年历史,也有快要100多年历史,还有不少全部是建于民国时期。悠久历史展现了小河深厚文化底蕴。(图7)
(2)建筑质量
(图7)
保留了原有建筑古朴风貌,部分古老元素基础得到了保留。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进行了加固,采取了砖混结构,同时修埋了排污管道,设计了专门卫生间和厨房,还考虑了老房子防火安全、隔热隔潮、通风排气等。(图8)
(3)建筑功效分析
因为改造后居民回迁了二分之一,所以有二分之一房屋空着。这二分之一屋子有被用做“下店上居”搞民俗,有由居民将其出租,成了文化创意工作室,当然也还有不少房屋被闲置,建筑功效性并没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