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样稿.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0/11/19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木头人》目标:锻炼幼儿反应能力和耐力。 玩法:1、一起叫口令:我们全部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成,立即保持静止状态,不管原来是什么姿势,全部必需保持不动。 3、假如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笑,或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暂停一次游戏,然……
  目标:锻炼幼儿反应能力和耐力。
  玩法:1、一起叫口令:"我们全部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成,立即保持静止状态,不管原来是什么姿势,全部必需保持不动。
  3、假如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笑,或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暂停一次游戏,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4、老师可创编多种口令,让幼儿单脚站立不动、下蹲不动、一手着地不动等。
《切西瓜》【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乐趣。
  2、能依据指令做对应动作。
  3、喜爱帮助她人,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头饰。
  【活动过程】
  1、率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措施,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措施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老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老师边走边有节奏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老师手停留在哪两位儿童中间,这两位儿童就把手放开,拉着其它儿童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老师饰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饰演毛毛虫好友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6、放松活动。
  率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师:毛毛虫和她好友们快乐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水果,我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吧。
《找好友》【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交往,认识和喜爱自己儿童,谁能最快找到自己好好友。
2、学习短句:《找好友》儿歌。
【活动准备】:
1、 动物胸卡若干活动前贴于孩子胸前,
2、 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率领幼儿慢跑一圈,指导做简单热身动作。
【活动过程】:
1、引导孩子们用多种方法打招呼,如“你们好!你们想不想和我做好好友啊?你会怎么和她交好友啊!————音乐游戏《找好友》,引导孩子们寻求和自己胸卡一样儿童做好友。如:佩带小鸭胸卡孩子去寻求一样佩带小鸭胸卡孩子,找到后做部分友好动作,如握手、拥抱、微笑|、嘿,嘿,我们做好友吧!音乐:《找好友》全体儿童一起和好友做游戏,提醒她们要说好听话,做好好友动作。
附儿歌:找呀找《找好友》找到一个好好友,敬个礼呀!握握手,我们全部是好好友。
,【活动反思】
《找好友》这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喜爱,幼儿全部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学习巩固了儿歌,增加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更深入也学会了自己和其它幼儿合作。
《吹泡泡》活动目标:1、练习幼儿听信号做指定动作。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作灵敏性。活动准备:户外场地。活动过程:一、老师率领幼儿有秩序进入场地,尤其要求幼儿要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上体育课,我们上体育课时候,小耳朵要听清老师口令,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
(再次提醒幼儿上体育课规则)
二、开始部分。
队形练习:
老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走走走,跟着老师往前走,走走走,跟着好友往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然后让幼儿转过身面向老师站好。
预备游戏:
我们来做“长高了,变矮了”游戏。长高了—两臂上举,变矮了—下蹲,看谁长得最高—双脚原地地向上跳。
三、进行做吹泡泡游戏
1、老师吹泡泡,激起幼儿玩游戏爱好。
看看谢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呀/?那老师来吹一吹泡泡,你们仔细看泡泡。等会我会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看到泡泡是什么样?
2、老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泡泡。
3、泡泡五颜六色,而且是圆圆,可漂亮了,今天,我们来做个吹泡泡游戏。我们也来做一个又大又圆又漂亮泡泡好不好?
4、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老师和幼儿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必需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边走边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反复几遍后老师说:“泡泡飞高了。”幼儿两臂上举。老师说:“泡泡飞低了。”幼儿原地下蹲。反复数次。老师又说:“泡泡破了!”幼儿发出“啪”声音,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