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浅论佛教律学伦理思想.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佛教律学伦理思想.docx

上传人:百里登峰 2020/11/19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佛教律学伦理思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佛教律学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律学伦理思想是佛教伦理思 想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含摄了 定学与慧学的内容,而威仪则是律学伦理思 想的外在表现。
论文关键词:佛教;律学伦理思想;威 仪
一、佛教律学伦理的基本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律”,既可以是事物 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基 本的律则、规范,它贯穿于宇宙问的一切事 物,因此,对于万事万物,不论从哪一方面 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以宇宙 万物来说,大到天体日月的运行,小到鸟兽 虫鱼的滋生、草木花卉的成长,都可以说是 因为有一种自然律的存在而起着作用的结 果。再以人类社会来说,大到社会、国家, 小至种族、团体,也都是因为有一种有形或 无形的律仪的约束、规范作用的结果,它们 才得以存在、延续乃至发展下去。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不论是宇宙万物还是芸芸众生, 如果不遵循一定的律则,没有一定的律仪来 规范、约束它们,它们就都不可能存在下去, 更不用说繁衍、发展了。这种律,体现在佛 教中,就是规范、约束僧团生活乃至一切活 动的戒律。佛教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规范与约 束僧团而又适应僧团的戒律, 僧团才得以维 持、存在,佛种也才得以延续、发展。由此 可见,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以摄护僧众,与 宇宙的存在、运行有相通之处,与众生的和 合相处,更是大有关系。
释迦牟尼曾经说过, 过去三佛——毗婆 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因为只是自己专 心于厌离现世的证悟,没能广泛而普遍地为 弟子说法,没有为弟子制定学处(戒条),不 立说波罗提木叉。这样,佛与大弟子涅粲(逝 世)后,弟子们的梵行就会速减,不能久住。 因此,前三佛的梵行就没能久住、流传下来。 而后三佛一一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 叶佛则广为说法,并为弟子制定学处、立说 波罗提木叉,因此,他们虽然逝世了,但因 有律的规范与约束,所以各个弟子的梵行都 不会消逝。由此可见,律仪与佛法的住世是 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佛法住世的久暂, 没有不是以制定戒律摄护僧众以为依据的。
在佛教中,“律”之一词是指身、口、 意三业(动作、语言、思想)的轨则,以身口 的活动造作为身语的表业,心即意业。但佛 教认为身语动作,都是由于心的指挥而造出 的种种业。可见。心意作用对身口动作具有 主导作用。所以释迦牟尼制律的目的就是, 不但要控制而且要统一各个人的心意, 即思
想,以此来约束、规范人的身语的活动。
佛教中与律相关的概念有不少,它们都 是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来解释佛教律的思 想。只是因为“律”的含义最能表达佛教有 关律的思想与精神,佛教的律及道宣所创立 的南山律宗才以“律”来命名。
以梵文的音译来说,佛教中有关律的概 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毗尼:又译为毗奈耶,鼻奈耶等, 都是根据梵文轻重音的不同而翻译的。 汉语
与之对应的意思是律。 其基本含义有以下几 种:
律或灭:律是从教而得名,其最基 本的含义为法,而法的基本含义为犯及不犯, 其中犯包括轻与重。 而轻与重中又包括因果 缺缘开制等的不同。而灭是指戒能灭诸恶法。
善治:指善戒能治一切过患,除伏 诸非。因为按照佛教的观点,众生在六道中 轮回,起惑造业,受很大的痛苦,没有出期, 就是因为没有戒律作为其堤坝。相反,如果 有清凉的戒律来治伏身心,那么,一切过患 就不可能会产生,生死也就可因此而免除了。
2、婆罗提木叉:又译作波罗提木叉, 钵喇底木叉。汉语“戒”的含义与之相近。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别解脱:指对身戒(杀、盗、***)及 语戒(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而定的外在 行为上的别别防非解脱, 这和针对心意或精 神的戒法(指定共戒、道共戒)是不同的,由 此,称之为“别解脱”。
处处解脱: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 析。从近的一方面来看,它是为了止业,处 于凡地,是在因位上,是渐防,是各个防护 身口七支,使之得以各个解脱。从远的一方
面来说,其目的是为了除惑,处于圣道的地 位,是在果位上,其目的是要让惑业得以顿 破。
另外,这个词也指列纪戒律项目之书 (戒本)。在布萨(每隔半个月举行的僧团集 会)之日,在僧众前宣读各条文的规定,以 令比丘忏悔过非。
3、 尸罗:又译为尸怛罗,具有以下含 义:
(1) 戒:“尸罗,此翻为戒。”(卷一) 这儿的戒是从性而得名,性包括善、恶、无 记三种,其基本含义为禁、警惕,善戒能防 非止恶,策动三业以修善行。
(2) 清凉: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令身 心安适,因此就把戒称之为清凉。
4、 优婆罗叉:又译为优波罗忏,其义 为律。但是这儿所说的律与毗奈耶还是有些 不同,而且这个名称在经律论中极少运用。 比如说,律藏一般也可以称之为“毗奈耶 藏”,但却没有“优婆罗叉藏”这一说法。
以上四类(通用的只有三类)梵文音译 的名称,虽然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