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 年 08 月 25 日 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 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 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 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
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 城市变大了, 却出现了管理失范、 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 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
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 3
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 3 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 建城史
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 DNA,都有自己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 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 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 要么在战火中湮灭, 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 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
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
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 保护好、
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
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 保护古城建筑风貌、 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
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
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
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
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
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
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
转化为竞争优势。 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 在大拆大建中破坏
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
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
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
是城市更新的不竭动力。 扬州这几年实施了历史街区保护工程、 文化博览城建设
工程、名城解读工程、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蜀岗瘦西湖景区综合保护工程、城
市文明提升工程, 成了通过城市更新有效保护古城的一个典范。 我们只有把握好
城市的特质和文脉,通过规划布局、建筑风貌、生态建设等,才能更好地传承历
史文化,使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要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路径。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产业是城市的肌肉,“强身健体”,就要先发展产业,产业竞争力是
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部分。没有发展,不做大经济总量,不增强城市实力,城市就
没有地位,也难以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显而易见,这是市长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什么样的产业, 是市长面临的现
实课题。我们认为,发展要依据城市的自然禀赋,依据城市的产业基础,依据城
市的环境容量, 选择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 又适合城市实际的路子, 努力做到
经济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环境保护“多赢”。如果不顾资源、不顾环境,有可
能一时把经济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