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名人的小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名人的小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了解名人的故事也是对当时文化背景的一种了解,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1:孙中山最后的尊重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
了解名人的故事也是对当时文化背景的一种了解,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孙中山最后的尊重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对护理人员的尊重,更突显了他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终如一的悲悯情怀。
2:一个白面书生的逆袭
包大人生就一副书生样,白面净脸、眉清目秀。至于那张广为流传并被编排成各种段子的黑睑,以及那个犹如贴了标签的月牙胎记,当然只是善意的谎言,不过是为迎合他后来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形象。试想,一个书生,本已缺少劈山开路的气场和力度,再加白面,哪里有带着月牙胎记的黑脸来得触目惊心并不怒自威呢?
同样遭遇刷黑的,还有包大人的出身。他非但不是出身贫寒,由嫂子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恰恰相反,包大人生在官宦人家,父母双全,备受宠爱,幸福指数爆棚,以至于成年后的他很宅、很恋家。都28岁了,好不容易中了进士,终于可以出去赚钱养家、光宗耀祖了,只因工作地点离家远了点,便托人找关系又换了个地方,结果还是未能如愿靠近家门口,傲娇的包大人竟然辞了官职,弃了前途,把陪伴侍奉父母当事业来做。这一守就是十年,直到父母病逝、守孝完毕。
38岁这年,老大不小的包大人终于第一次入仕,出任天长县县令。
在这一任上,一起虎头蛇尾的"牛舌案",将官场菜鸟包大人塑造成了如假包换的神探——
一户人家的牛舌被割了,主人来衙门报案。包大人二话不问,直接吩咐主人回家把牛杀了。不久有人来状告牛主人(私宰耕牛在宋朝是违法的),圣明的包大人由此断定,这个状告牛主人的人便是凶手,否则便不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是包大人一生中唯一的有明确记载的断案,至于发明三口威风的铡刀、怒铡负心的驸马爷等桥段,自然也是演绎,当不得真的。可这段唯一的官方记录,也是漏洞百出,实在看不出前后有半毛钱关系。妙在那人很配合,自觉被识破,"惊服"!于是包大人机智果敢、善断奇案之名就这样流传开去,并且越传越神,越神越传。
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成就并神化这样一个经不起严格推敲的白面书生呢?从包大人后来的人生里可窥端倪。
41岁这年,包大人来到了仕途的第二站端州(今广东肇庆)。这是个盛产端砚的地方,每个来此做官的人,都会拿这个东西当作行贿受贿的明星产品,为自己前程铺路的同时,也中饱私囊,赚他个钵满瓢溢。唯有包大人与众不同,不仅下令定额进贡,并再三表示自己决不染指半个。离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