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样稿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样稿样稿.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11/2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样稿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命意义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
汪新建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每个时代全部有它神经症,全部需要有它心理疗法。今天,科技突飞猛进和传统土崩瓦解使大家面对纷至沓来选择、机会和风险,无所适从。在这么环境中,大家开始更多地思索生存意义和本质。伴伴随对生命意义质疑,产生了烦心焦虑、极度苦恼和难奈空虚。弗兰克一直把对生存空虚和生存挫折关注作为其理论中心,并发展了意义疗法。几十年过去了,蔓延无意义感使得她意义疗法日久弥新,散发着浓郁时代气息。回顾其思想,当有益人心智、发人深省之处。

1 理论背景及其发展
弗兰克职业生涯以精神病医师为开端。作为精神分析学派一名组员,此时她是以精神分析学说为指导。在其诊疗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弗兰克受到存在哲学家影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存在哲学和心理疗法。不过弗兰克并未排斥弗洛伊德。她认为,每个个体包含三个维度,生理、心理和精神。精神分析学说对前两个维度,尤其是心理维度了解做出了卓越贡献。不过,它忽略了精神这一人所独具方面,所以对人真实图象描绘是不完全、不正确。弗兰克视意义疗法为一个补充性诊疗方法,经过填补精神这一领域,完善了精神分析[1]。据此,弗兰克对精神分析学说作了修正。关键集中在两方面:
1)人要寻求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力量,而非因本能驱策力而造成续发性合理化作用。这种求意义意志和弗洛伊德求愿意志(the will to pleasure)和阿德勒求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是不一样,它是人最深刻动机,是最含有些人本质特征现象,因为动物寻求愉快和征服,却不知道生存意义[2]。愉快意志不是根本。大家实际上所要追求最终并不是幸福生活本身,而是某种组成幸福生活原因。然而,在神经症患者那里,作为幸福和愉快依据意义意志被扭曲为对幸福一个直接追求,扭曲为愉快意志。伴随愉快成为注意力唯一内容和对象,愉快依据溜走了,而愉快效应也极难再出现。类似分析也适适用于权力意志。就意义实现和特定社会和经济前提条件联络起来这一涵义而言,权力是实现目标手段。大家使自己局限在实现目标手段即权力中,本身就是神经症表现。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二者全部是从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出其诊疗,肯定误解人原初意义取向[3]。
2)精神分析所采取“泛决定论”是极为错误和危险。诚然,人总是受制于一定条件,包含生理、心理、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决不是自由。但人存在着意志自由,人面对任何情境有自由地采取某种立场、态度能力。即便是神经症甚或精神病患者,在症状肆虐下仍保留一定程度自由。基于此,弗兰克对精神分析“泛决定论”表现非人格化,非人道化倾向表示不满,并提出自己精神医学信条:一个无法诊疗精神病患者可能失去了她“有用性”,但仍保有作为一个人尊严[4]。
弗兰克也未原封不动地照搬存在主义理论。她认为人类存在一个基础特征是超越:人总是超出本身而朝着某物或某人,一个人越是在她使命中升华、越是献身于她伙伴,就越成为她本身。弗兰克还提出了“超越意义”(the supra-meaning)这一概念,特指那种超越了人了解范围终极意义。而且,终极意义因每个人选择精神维度形式及利用方法不一样而不一样。她认为人并非如同一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言,要去忍受生命无意义;而是要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