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中风回顾性研究.ppt

格式:ppt   大小:2,72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风回顾性研究.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1/22 文件大小:2.6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风回顾性研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针刺治疗中风疗效回顾
性研究
乔姗学号2011402
研究意义
中风又称脑卒中,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
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
障碍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率高,2009年世
界卫生组织调查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世界
第一,比美国高一倍,高达12010万。每年新
发脑卒中超过200万,平均每15秒就有一例
同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流行病学调査研
究表明,我国人群中小于45岁的脑卒中发病
率为男性18-142/10万,女性23-95/10万人。
卒中死亡率,致残率也很高。我国第三次可
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升为第
死因。
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报告,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
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我阉
高血压患者数快速递增,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因此
预计脑卒中的发病率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危
害也将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研究力度,降
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
的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风作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病
之首,是历代医家研究的重点。中医对于本
病的认识渊源已久。
命名
《黄帝内经》中对于中风的论述十分丰富,“仆
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身偏不
用”“风痱”等病名。
《》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
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

《》云:“阳气者,大怒则形代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侧
大厥。”并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A
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病因病机
后世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意见
致,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
内虚邪中”立论。
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其中刘
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
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热生痰”;张
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
损”的论点。
22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引起支配区域的脑
血流减少或中断,组织进入缺血、缺氧状态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
生理及生化反应,如乳酸堆积、自由基释放、兴奋性氧基酸毒性
细胞内钙超载等,脑卒中发生后局部微循环持续恶化而诱发神
经元凋亡,是神经受损扩大和迟发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机制不同
部位的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敏感亦不相同,敏感性
从高到低依次是: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紋状
体和小脑 Purkinje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不同的损害部位变
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失语、复视、一侧或者两侧肢体瘫痪
出现肢体痉挛或者弛缓。

在中风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各有优势,斛
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千年的历史,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论著更是汗牛充栋。近几十年
来,国内许多学者运用针灸治疗中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疗法多样,涉及毫针刺法、电针法、头针、舌针、眼针
灸法、罐法、综合疗法等,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进
行了可贵的探索、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客观系统的
临床治疗方案,证实了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为针灸疗法的
运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优化组方针灸疗法提供了
启示性资料。
针灸治疗中风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具有花费低
廉、安全无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更能体现个体化诊疗
辩证取穴灵活可调、积极应对合并征,疗效显著、易
被患者接受等优势。本课题拟选取本院各病区既往住
院的中风患者的病例,对其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
从中提取影响针灸疗效的客观真实的因素,更好的指
导临床,提高针刺治疗中风的疗效,发挥更好的社会
和经济效益。
23目萧针灸验疗中风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可以发现针灸治疗中风仍然没
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缺少统一、规范
化、标准化的疗效标准及缺少高质量的大样本、多中
随机对照研究支持,针刺手法主观性强,缺乏标准
性,可重复性差;对针灸刺激量,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留
针时间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大多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
报道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还
应进一步探讨。在针灸的现代研究中,继承传统针灸疗
法的精华,推进针灸疗法的革新提高其治疗效果则是针
炎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方向,这一课题有待深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