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走进横江镇罗云村“红达食品加工厂”, 见到这里小有名气的赖大林,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土生土长、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就是拥有投资超过 200 万元,提供 80 人就业的“小老板”。经过进一步交谈了解,使我对这个曾经的打工仔,后来的小老板,如今的回乡创业楷模敬佩不已。“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奋进,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句话是赖大林淡定的处事原则,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坐标的秘笈。赖大林出生在横江镇罗云村,自小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好强的他怀揣着满腔的热血,毅然选择了远赴福州打工。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最后,他还是看准了米粉这个行当,坚强不屈的他经过几年的打拼, 一点一滴的积累着米粉加工的技术和经验,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 他把自己打工攒下的“第一桶金”,在福州开起了米粉加工的小作坊,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凭着农家汉子特有的韧性和干劲,他的米粉加工厂在福州逐渐有了名气。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 2008 年的金融风暴使米粉加工行业开始变的萧条起来,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小作坊,也变的步履维艰。不能就这样看着几年辛苦打拼的事业“萧条”下去,执著的赖大林当即决定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考察米粉行情。在返乡农民工情况摸底中,横江镇、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对他的返乡创业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不仅帮助他解决了 1000 平方米的建厂用地,还帮助解决购买房屋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得知他办厂资金上有缺口时,镇领导主动找到他, 为他办理返乡农民工的认定,并很快贷到一笔无息贷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2008 年的 12 月,踌躇满志的赖大林第二次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如今,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厂的厂房已经建起了 2 层,还购置了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他还满怀信心的告诉我们,他的米粉加工厂准备配备两条生产线,工厂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生产出最安全、最绿色的米粉,力争使米粉走出石城、走向全国。看着自己的“红达食品加工厂”红红火火, 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动容的说: “政府对我的帮助我铭记于心, 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村位于 XX 市前锋区代市镇西南方向,距代市镇政府 4 公里,辖 6 个村民小组, 296 户, 1134 人,幅员面积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840 亩,全村共有党员 26 名, 4 名女性党员。岳庙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建立于 2009 年 8 月,为代市镇第一批远程教育接收点。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岳庙村党支部坚持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按照“让干部经常受教育, 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建一处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远教工作路子。在五年多的运行中,岳庙村远教接收点共播放 200 余场次,受益干部群众达到 1000 多人,已基本形成党员带头学、群众积极学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建”字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平台一抓硬件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我们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将岳庙村党员会议室作为远程教育接收点,积极筹措资金,配备了全新的电脑、电视等设施,接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