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1/2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问题式学****PBL)的教学设计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 PBL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符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给出了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复****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增加复****课的乐趣,避免把复****课上成****题课。
  [关键词] PBL;二元一次方程组;复****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徐红霞(1995—),女,山东滨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袁璐(1963—),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277-02 [收稿日期] 2020-01-16
   一、引言
  PBL自提出以来就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对PBL认识的加深,不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这种教学方式。
  二、PBL的基本含义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由美国Howard Burrows教授创建的基于问题式学****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解决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注入式教学的缺点。
  三、基于PBL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复****课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汇总困惑
  课件展示学生在本章学****结束后制作的手抄报,(主要涉及本章的知识点、知识框架,本章内容与相关章节内容的联系,对于本章的困惑等)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认知状况,汇总学生的困惑点,从而引入本节课。
  根据大家的手抄报以及教师平时的观察,发现同学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图像的题目;(2)有多个答案的题目;(3)追击、相遇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绘制手抄报,实现了对本章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学****的现状,针对学生的困惑引入本节课,避免了盲目性,更能体现复****课的价值。
  环节二:典例精析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题:A、C两城相距850km,B城在A、C两城之间且距离A城50km,现有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前往C城,经过4小时后,甲车距离A城400km,,、乙两车的行驶过程。
  (学生画图,老师指导,并找出几个典型的图,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来解释自己的图,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画图,深刻体会图像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两个变量,理解特殊点的实际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画的图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并尝试做出解答。
  【设计意图】PBL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但PBL中的问题不是随便设置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状况,不能超纲,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生1:我们组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甲和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知道甲车4小时走了400km,所以甲车的速度是100km/h;,,所以乙车的速度是80km/h。
  师:你提出的问题都是关键性的问题,解答得也很好,?
  生2:老师,我的问题是甲乙两车何时相遇?相遇时距离A城有多远?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图中两直线的交点就是两车相遇的时刻,因此可以把甲、乙两个函数关系式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y=100ty=80t+50,解得这个方程组的解是t==250,因此,,相遇时距A城250km。
  师:?
  生3:甲乙两车何时相距40km?但是我还没有得出答案。
  师: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既然你还没有解决这个题,那现在大家都做一下这个题吧。
  ……
  师3:同学你做出来了吗?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结果吧。
  生3:,此时乙车在甲车前面:80t+50-100t=40,解得t=;第二个时间点是在相遇之后,此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00t-80t+50=40,解得t=.
  生4:老师,还有一个时间点,就是甲车已经到达C城之后,乙车距离A城800km:80t+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