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辩论,知易行难.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辩论,知易行难.doc

上传人:琥珀 2020/11/24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辩论,知易行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要想跨越“知”的障碍,就必须清楚“知”的过程,为什么会说“知”也会有障碍
呢。
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知,一个是行,用直白的理解, 就是要先了解,才能做。
一件已经做过数次的事情,只要积累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做的非常的顺畅与简单;而如果一件事情, 是第一次做,或已经做过数次,但是没有在以往的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认知经验,那么这件事,做的很勉强,或者可以说很难
4【“知难行易”是三义理论基础】:
关于“知” 与“行” 的关系, 过去中国的传统是认为行比知要困难, 即所谓“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认为这种旧的知行理念把难和易完全弄颠倒了,造成人们“以难为易,以易为
难”,结果“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对真正应该的勇于实践往往视为畏途、缩
手缩脚, 而对真正应该重视并认真研究的知识和科学, 却采取轻蔑忽视的态度、 不屑于一顾。这种传统知行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直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化发生正面冲突的
时候,演变成为决定胜负的深层文化背景原因。 还长时间痛苦反思辛亥革命前后多次失败的
教训,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党人对革命宗旨和革命方略 “信仰不笃, 奉行不力” , 且“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 ,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旧说的深刻影响, “是知与不知之故也” 。有鉴于此, 毅然决心力辟 “数千年来深入于中国至人心, 已成牢不可破的知易行难说” ,“先作学说, 以破此心理之大敌” ,针锋相对地创立知难行易说, 并把它当作 “救中国必由之道” 而提出。
~~~
在现实当中,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知难行易或者知易行难,在处于认知或致知的阶 段,知道是难的,因为你不知道,根本谈不上做,而在知道的过程中,知道的标准是什么一
直困扰的所有认知的人(包括我); 当对认知以及事情演化的过程有了客观的认识后, 做变
成难的了, 因为你已经经历了知的过程, 现在你要开始行动了,需要做出结果来, 在这个过程做是难的。
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矛与盾不是相对立的,矛是人类研制生产出来用来进
攻用的武器, 而盾是人类研制生产出来用来防御的武器; 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矛来攻击自己的盾,那么他就是自相矛盾;简单的理解,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你可用同时
拥有矛与盾,但不是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共性认识和主要认识, 哲学包括认识论、 世界观和实践论 (方法论) 三个部分(哲学三部),哲学的核心是认识论。
哲学是共性认识和主要认识。 把共性认识和主要认识相联结, 把主要认识和次要认识相联结,这是把全部认识组织起来的基本框架。
哲学是共性认识。 可以把人的全部认识区分为共性认识和特性认识两个方面。 主要的共性认识与主要的特性认识, 构成全部认识的主要部分。 哲学的基本特性是共性认识, 因此习惯上把哲学称为共性认识。哲学是主要认识, 指哲学是上层认识。 类似同上。归根结底基层认识是主要的。 基层认识与上层认识的区分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和错综复杂的。 但必须明白, 这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哲学包括关于基础矛盾的共性认识。 总之, 上层认识与基础认识相区分。
哲学的核心是认识论, 而不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