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于丹论语心得摘抄.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于丹论语心得摘抄.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于丹论语心得摘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于丹论语心得摘抄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 没有色彩。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稳,需要哪几条呢? 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 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 ; 去兵。; 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 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 ; 去食。; 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接着他说: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子贡曾经问老师: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 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孔子说, ;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 鄙夫;。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