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杨盟 何克昌
内容摘要:云南省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加强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在剖析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现状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
杨 盟:男,1959-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司法局律师公证科科长;
何克昌:男,1968- ,红河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律师,主要从事法治理论和实践研究。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自然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地表地下资源丰富,融边疆性和民族性为一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2002年,,%,在其16个地州市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包括了29个自治县,,占全省面积的70%,民族自治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这少数民族聚居的8个自治州中,生态系统脆弱,环境现状日趋恶化。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云南省环境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现存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难,中幼林和低效林面积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河流、湖泊水量减少,水质不断下降,"高原明珠"滇池水体水质严重富营养化,江河湖库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日益突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效率低下,城镇生活废弃物及工业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城市垃圾、废水污染向农村转移势头加剧,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1、水土流失严重。云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索。据云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2004年比1999年减少7072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总量、土壤侵蚀模数、年均侵蚀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全省水土流失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防治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明显提高。但是云南省仍然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04年,,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是全国年流失土壤总量的10%。
2、地质灾害频发。 云南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质地貌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据调查统计,全省有大、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点20余万处,并以每年1000-2000处的速度增加。近20年来,滑坡、泥石流几乎平均每年造成200人死亡和近2亿元以上的财产损失 。
3、石漠化问题突出。石漠化是指岩溶地区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岩石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岩溶在云南分布较为广泛,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118个均有分布。据云南省林业厅2005年组织开展的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岩溶面积在30%以上县区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