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沥青混合料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概述
定义:将一定级配的矿质混合料与具有一定粘度和适当用量的沥青结合料,经充分拌和而形成的混合料。
分类:
1、按矿质集料级配类型分类;
2、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
3、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分类;
4、按制造工艺分类。
按矿质集料级配类型分类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中从大到小各级粒径都有,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粒径档次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合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3%-6%)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
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 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较少,设计空隙率不小于18%的沥青混合料。
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分类
最大粒径:指要求集料100%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
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百分率为90%-10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
分类:
1、特粗式:。
2、粗粒式:。
3、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
4、细粒式:
5、砂粒式:。
按制造工艺分类
热拌沥青混合料:经人工组配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稠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保温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
冷拌沥青混合料:在常温下拌和、铺筑的沥青混合料,所用结合料通常为液体沥青或乳化沥青。
再生沥青混合料:把由路面上清除下来的旧沥青混凝土进行加工处理后的混合料。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
表面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细集料和矿粉,大小不同粒径组成密实矿质混合料的骨架,利用沥青胶结料的粘聚力,在加热状态下施工,使沥青包裹在矿料的表面,经过压实固结后,将松散的矿质颗粒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
胶浆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络状结构的多级分散体系。它是以粗集料为分散相,沥青砂浆为分散介质的粗分散系;沥青砂浆又以细浆料为分散相,沥青胶结物为分散介质的细分散系;而沥青胶结物又以矿粉为分散相,沥青为分散介质的微分散系。
两种理论的主要区别是,表面理论重点突出矿质骨料的骨架作用,强度的关键首先是矿质骨料的强度和密实度;而胶浆理论则突出沥青胶结构在混合料中的作用,以及沥青与填充料之间的关系,这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
沥青混合料按矿质骨架的结构状况,可将其组成结构分为下述三个类型:
1、悬浮-密实结构
当采用连续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材料从大到小连续存在,由于粗集料的数量较小而细集料的数量较多,粗集料被细集料挤开,而以悬浮状态存在于细集料之间。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密实度及强度较高,而稳定性较差。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都采用这种连续级配型的结构。
特点:粘聚力较大,内摩阻角较小,密实度较高,但高温稳定性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
当采用连续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粗集料较多,彼此紧密相接,细集料的数量较少,形成较多空隙。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骨料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起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沥青混合料受沥青材料性质的变化影响较小,因而热稳定性较好,但沥青与矿料粘结力小、空隙率大、耐久性差。
特点:空隙率大,耐久性差,沥青与矿料的粘聚力差,热稳定性较好,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角。当沥青路面采用这种形式的沥青混合料时,沥青面层下必须作下封层。